海生《微生物跟隨地球板塊漂移》高一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我們知道,在地表,不同的地方即使自然條件相似,生活的物種也很不一樣。譬如南極有企鵝,而北極卻有北極熊。一個物種只有能夠自由遷徙,才會遠遠地擴散開來。這可以解釋不同地區的鳥類和海洋魚類為何幾乎都一樣。
但是最近,從加拿大的礦井到印尼海床底下的沼氣穴,人們在全球相隔萬里的許多地方,發現了19種幾乎一模一樣的微生物。最讓人吃驚的是,它們都藏身在地下深處,不吃不動,形同“僵尸”。這些深藏地底,又缺乏活力的微生物,竟能散布得如此之廣,這對誰的想像力都是一大挑戰。
這些微生物是一個叫“全球鉆探隊”的團體發現的。這個鉆探隊的成員遍布全球,他們的工作是動用全球的鉆探設備,考察地表以下直至2千米深處的微生物分布情況。取得的土壤樣本統一送交位于美國的海洋生物實驗室。在那里,科學家對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的DNA進行分析。結果科學家鑒別出19種微生物,它們在送交的各地樣本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一般來說,如果一種微生物寄生在人畜或者鳥類身上,然后隨著宿主被帶到全球各地,那么它的分布廣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這些微生物都生活在地下,不可能寄生到人畜和鳥類身上。它們怎么會散布的這么遠呢?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采集自不同地點、看似一樣的微生物,或許并沒有親緣關系,所以并非同一物種。它們看似一樣,只因為地球表面任何一處的微生物,一旦埋入地下深處,在資源極端匱乏的環境中,都會被迫以同樣的方式進化。
這在生物學上叫“趨同進化”。趨同進化就是說,兩種截然不同的物種,當身處相同的環境時,會進化出相似的特征和功能。舉個例子,昆蟲和鳥類是不同的物種,但都要在空中飛,結果都進化出了翅膀;鯨和魚也是不同的物種,但都要在水里游,結果都進化出流線形的外表。
有人還提出一個更激進的觀點:既然這些微生物多數發現于蜿蜒曲折的礦脈中,而這些礦脈形成的條件又與40億年前地球生命誕生時的地質條件非常相似,所以這些微生物或許原本是一家,數十億年前出現在地球的某地,后來隨著板塊運動被帶到了全球。這樣,你在北美洲地下采到的微生物跟在亞洲海底采到的相像,就不用奇怪了。
(摘自《科海故事博覽》2015年3月)
4.下列關于“趨同進化”的相關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從不同地點采集到的看似一樣的微生物,一旦埋入地下深處,在資源極端匱乏的環境中,都會被迫以同樣的方式進化。
B. 兩種物種,盡管截然不同,但是當它們處在相同的環境時,也會進化出相似的特征和功能。
C. 鯨和魚是不同的物種,但都要在水里游,結果都進化出流線形的外表,這就屬于“趨同進化”。
D. 沒有親緣關系,并非同一物種的微生物,在特定的環境中,也會被迫以同樣的方式進化。
5.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生物只有能夠自由遷徙,才會遠遠地擴散開來。因而不同地區的鳥類和海洋魚類長得幾乎一樣。
B. “全球鉆探隊”從加拿大的礦井到印尼海床底下的沼氣穴,發現了19種完全一模一樣的微生物。
C. 美國海洋生物實驗室的科學家對土壤中所含的各種成分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有一些微生物反復地出現在各地樣本中。
D. 礦脈形成的條件與40億年前地球生命誕生時的地質條件很相像,所以那些形同“僵尸”的微生物原本就是一家。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深藏地底,又缺乏活力的幾乎一模一樣的微生物,竟能散布在全球相隔萬里的許多地方,人們對此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