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中的“醫生”
劉貫芬
最早發現海洋魚類中有的魚專門充當“醫生”角色的是一位名叫克拉達·蘭普的人,他是科威特的海洋生物學家。
一次,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沿海潛水觀察中發現:一條大魚離開它的同伴向一條小魚游去,看來小魚難逃厄運了。然而奇怪的是,大魚靠近小魚后,卻順從地一動不動,而小魚則在其身體周圍巡游一圈,用自己尖尖的嘴巴咬住大魚身體的某一部位,幾次啄咬之后便游回海藻叢中,與此同時,大魚也一擺尾鰭,精神抖擻地向遠游的伙伴追去。這可真是個有趣的場面。
經過克拉達·蘭普等科學家堅持不懈地研究,他們終于能夠解釋這種大魚不吃小魚的原因了。
原來,在海藻叢中生長著的尖嘴小魚,是這里的“醫生”,它們用自己的尖嘴為傷病魚清理傷口,把大魚身體上因感染或受傷形成的腐肉除去,以防大魚的病情惡化或傳染給魚群。有趣的是,小魚在給大魚“治療”時,大魚必須規規矩矩地頭朝下尾朝上,不這樣做,小魚就會袖手旁觀。如果大魚嘴巴里有病痛,它就得把嘴巴張開,讓小魚游入為之清理傷口。治療中若遇到鯊魚來襲時,大魚會讓小魚先從自己嘴里游出來,然后再迅速避開。
有些科學家為了驗證小魚是否真的能為病魚治病而特地做了一項實驗。他們在大魚經常游弋的海域把小魚清理出去,并在試驗區域用網攔住,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們發現許多大魚相繼染病,鱗片脫落,鰓和鰭上出現潰瘍。而在試驗區域外則病魚很少,魚群顯得健康而有生氣。小魚治病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在6個小時的觀察中,科學家們發現一條小魚竟連續為300條大魚治病療傷。進一步研究證實,小魚是以大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病變組織為食的,這也許可以解釋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有趣的是,小魚有時還會為沒有傷病的大魚“美容”,讓它們顯得更加健康、漂亮。
讀讀想想
一、大海中的“醫生”指的是誰?它怎樣為大魚“治病”?
二、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奇妙的,你知道哪些生物界的趣事?說給大家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