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走了幾天幾夜,一路上唯一與他作伴的是他那床又破舊又薄的被褥。這是年前二十幾吧,他到了偃師,一個回家必經的縣城。這天的天好冷,偏偏04年底又下大雪,又刮風,溫度甚低。他只有一個人在火車站的一個房檐下就地鋪著他那床破被褥。因為身上沒有錢他無法進侯車室,火車站每天都有人,人們圍著這個人,說這么冷,難道不冷嗎?這天晚上,我剛好去火車站有事,路過這人身邊,很好奇,一種心痛的感覺幕然間闖入心海,眼前的這個人,看上去有太多太多的滄桑故事,眉宇之間又似艱辛與執著。
“你冷嗎?”我靠近他問。
“習慣了,已經習慣了�!彼匆膊豢次乙谎�,繼續鋪著他那可憐單薄的鋪蓋卷兒。
看著他,我不忍離開�;疖囌镜哪且贿吺锹短煳鑸�,白天忙碌的人們晚上去尋找心靈點滴的愉快,伴隨著輕飄的音樂,翩翩舞蹈。是的,現在沿街乞討的亦真亦假,有誰會在乎他呢?但是,我的心激烈的跳著,一種渴求,一種企盼,深深的震撼,是什么讓他夜宿此地,又是什么力量讓他不知寒冷。
我坐下來,“你為什么會在這里睡覺,怎么不回家呢?”
“正要回家,已行走了幾天幾夜,我家居陜西一個閉塞的小山村�!�
“不坐車呢?這么遠?”
“我在河南一個鎮上打工,年末,老板失蹤了,不給我們發工資,身無分文,根本就進不了候車室�!笨粗�,我覺得他一定有很多很多故事,我可恨那老板(曾經,太多時候,報紙上登有老板或工頭攜款而逃的情景,“包身工”或那些可憐的民工甚至過年都無法回家,家中的老母,妻兒還都在依靠著他們)。我對他非常同情,他,多么的堅強,不象路上的乞丐那樣,也許是真的,也許是假的,他們卻在乞討路上的可憐和施舍,而他身無分文卻絲毫沒有像路人借錢的意思。已經有兩年多了,都沒回家,他的 家鄉,是閉塞的讓人無法想像,從他們縣城到家還有七八里地,沒有通車,都必須是步行,家鄉沒有電話,就連外面普通的衣服大多數也沒見過,更別說是時尚的衣服。
我對他充滿了欽佩,我們攀談了很多,他給我講了他的過去。
“我在九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繼父對我不好,在我十二歲那年,我忍無可忍,離家出走。小小的年紀能到什么地方呢?我走向了縣城的火車站。從此,火車成了我的歸宿。七十年代,鐵道人員不愿意做清垃圾的活,我便在火車上坐清潔工作,比較勤快。列車員們都很待見我,對我很好。衣服,棉被不用的都給我。在火車上幾年之后,一個女孩在人介紹下來到了這列火車,從此,我們相伴相依,她是孤兒,比我小八歲,說要和我在一塊,我將家鄉情況告訴了她,她不以為然。這樣,我們自主結婚,直到兒子一歲多,我們才又回到偏僻的家鄉。我在外打工,妻子在家務農,以后幾年,讓兒子好好上學,我畢竟曾經走出過那個閉塞的山村的,知道外面的世界,我不能讓兒子再度回歸閉塞……
聽他們講著他的經歷,是那么遙遠,然而又是那么的親切,仿佛是遙遠的小說中才有的事,卻發生在了他的身上,他雖僅小學文憑,而真實的生活體驗是絲毫編造不出來的。是的,已為21世紀,高速的發展,我們想不到會有那么多閉塞的山村,那么的落后,好像是地球倒轉。然而,那確是是是在在的存在的,現實的,遠離現代的,接近愚昧的人群,東部沿海,南部地區經濟飛速發展,突飛猛進,絲毫不在意貧困地區,甚至還不知道他的存在,這能算我國的發展嗎?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然而貧富差距依然存在。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現實。
后記:有太多的思考,太多的現實,在我們面前。(一)乞丐滿街,不只是真是假。當他走投無路時,他沒有像路人乞求施舍,堅持步行回家。我是一個在西安上學的窮學生,家住洛陽偃師,遇見陜西人,很是親切,也為當今世界的不公,我給他了50元,讓他能夠乘上回家的火車。(二)提高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城市依其地理位置。我大膽的提議,不斷改變政治中心會提高周邊經濟的發展。
希望大家都好。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本文由華語網(www.skyboxxdigital.com)會員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