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像狼群站在高高的山脊之上,俯視著一群麋鹿。泰國的經濟看起來與其說是一頭亞洲的小老虎,不如說更像一只受傷的獵物。我們選擇病弱的(進行獵殺),是為了保持鹿群整體上更健康�!�
——美國時代周刊1997
本章目錄:
▲01:1973年中東戰爭:美元反擊戰
▲04:金融核彈:目標東京
▲05:索羅斯:國際銀行家的金融黑客
▲06:狙擊歐洲貨幣的“危機弧形帶”
▲07:亞洲貨幣絞殺戰
▲08:中國未來的寓言
本章導讀:
眾所周知,誰能壟斷某種商品的供應,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而貨幣乃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這就是數百年來,為什么國際銀行家要絞盡腦汁、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地謀取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權的原因。他們最高的境界就是壟斷全世界的貨幣發行權。
為了確�?刂剖澜缲泿虐l行這一金融戰略制高點,國際銀行家從70年代起,發動了一系列旨在鞏固美元信心、“肢解”發展中國家經濟、和打垮潛在競爭對手的貨幣戰爭,其最終的戰略目的就是:讓世界經濟“有控制地解體”,為完成一個由倫敦-華爾街軸心控制之下的“世界政府”、“世界貨幣”和“世界稅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請注意,國際銀行家是一個“超級特殊利益集團”,他們不忠于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相反,他們控制國家和政府。他們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內利用美元和美國的力量,但是,當他們的準備工作就緒后,就可能隨時攻擊美元,從而制造世界范圍內1929年級別的經濟危機,以嚴重的危機促使和脅迫各國政府放棄更多的主權,施行區域貨幣和區域政府。
打擊中國的金融體系,毫無疑問的是他們的重中之重。對中國下手,決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什么方式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任何僥幸的想法都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他們可能采取的的戰略戰術和打擊日本的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首先是制造中國的超級資產泡沫,中國的經濟在他們的“幫助下”,將會有幾年的極度繁榮時期,類似于1985年到1990年的日本。然后他們將痛下殺手,實施“遠程非接觸式”的金融核打擊,打垮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將國際和國內資金嚇得四散奔逃。最后再以跳樓價收購中國的核心資產,并對中國經濟進行“徹底解體”,完成統一世界過程中的最艱難的一步。
當然,要想經濟上“肢解”中國,“民主化”是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沒有共產黨這個孫悟空,中國人民的唐僧肉吃起來就順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