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安排井然有序,興趣廣泛
我們常聽人說,頗有成就者的性格一定是“A”型的--拼命干活,工作入迷,事情干不完便帶回家去,一直干到很晚�?墒呛嗵貐s說,這種人“比較容易取得成就,可是很快就會垮下去,也可能會穩住。但他們沉溺于工作本身,對成就卻很少去關心”。
與之相反,頗有成就者也樂意努力工作,但是卻有嚴格的限制。對他們來說,工作不是一切。他們懂得怎樣在工作之余去放松放松。他們能夠將工作留在辦公室里做。他們有自己的密友,有美滿的家庭生活,可以同孩子或親人在一起呆相當長一段時間。
2.選擇自己所喜愛的職業
頗有成就者所選擇的是自己真正喜愛的工作。他們花三分之二還要多一點的時間干自己喜歡的工作,只花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干那些自己不喜歡干的瑣事。他們喜歡內在的滿足,而不只是外在的報償,如提薪、提級和權力等。當然,他們最后往往能得到這一切。因為他們欣賞自己的所為,工作越干越好,報償自然也越高。
3.執行重要任務前,思想上要做好充分準備
在遇到困難的或是重大的場合之前,比如參加某個委員會、在公開場合露面、參加關鍵性的網球賽等,大多數頗有造就者都要在頭腦里反復琢磨該怎么辦。著名的高爾夫球運動員杰克·尼克拉斯每次擊球前思想上一定要首先設計好出手的軌跡,球的飛出以及落地點。否則,他從不輕易擊球。
幾乎人人都幻想著會遇上重大事件。但是,幻想并不等于考慮周詳的思想準備工作。這種準備工作其實是琢磨將在實際活動中運用的技巧。中國有位鋼琴家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關押七年,可是剛一釋放,就能演奏得同以往一樣出色,他解釋說:“我每天都在腦海里演奏著�!�
4.追求的是出成果,而不是十全十美
不少有抱負而又刻苦的人過于追求十全十美,這樣就出不了多少成果。我認識一位教授,她花了十年時間研究一位劇作家。由于生怕遺漏點什么,一直沒有將手稿送去出版。與此同時,那位在開始研究時名氣很大的劇作家卻早已被人們所遺忘。這位作家的論文即便最后得以出版,也吸引不了人了。
5.勇于擔風險
不少人喜歡站在“舒適區”,追求的是安全,這樣做既平庸又枯燥無味,他們不愿去碰碰新的機會。我認識一位歌劇女高音歌唱演員,她有一副好嗓子,是位出色的演員�?墒�,她只扮演一些小角色。她說:“我不愿承擔重要角色,因為那樣的話整個晚上的關鍵是我,觀眾們會注意我的每個音符�!�
然而,頗有成就者都敢于冒風險,因為他們仔細地考慮過一旦失敗,該怎樣來挽回局面。某經理曾告訴加菲爾德:“在我準備采取重大一點的行動之前,總要給自己先設計一幅失敗的圖案,考慮到可能會發生的最壞的局面,然后問問自己該怎么辦。如果根本無法挽回,便不去冒這個險。
6.不要低估你的潛力
多年來,人人都知道要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跑完一英里的路程是不可能的。生理學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也證明,人類的體力無法達到這個極限。但是,羅杰·風尼斯特卻于一九五四年打破了四分鐘的紀錄。隨后不到兩年,又有十位運動員打破了這項紀錄。
這并不是說人類跑步的速度可以無極限,也并不是說一個人能舉起的重量可以無限制,或者說一個人能夠干好任何特殊工作。我主要想說明,我們實際上并不清楚到底到什么程度才算達到了極限。因此,不少人給自己規定的極限往往大大低于他們實際上能夠達到的程度。
7.同自己競爭,而不要同別人競爭
頗有成就者往往重視如何在自己過去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而不是如何去擊敗對方。事實上,擔心競爭對手的能力(這種能力可能很強)往往會自拆臺腳,因為大多數頗有成就者所感興趣的,是如何按照自己的標準,盡可能地干得出色一些。他們想當”編隊的運動員“,而不想獨自干。他們認識到,集體能比個人更好地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因此,他們熱心于讓別人承擔部分工作。獨干的人往往過分關心對手的情況,因此不能承擔作出決策的重任。這種人局限性大,因為他們什么事都得靠自己干。
這就是頗有造就者的技巧所在。如果你不想埋沒自己的潛力,如果你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的話,那么,請你學會運用這些技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