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地球看地球
周玉明
歐陽自遠,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
當我好奇地詢問他名字的來歷時,他爽朗地笑答:“我出生時,舅父在旁邊念書,剛好念到‘有朋自遠方來’。所以就取名‘自遠’�,F在我搞地球科學,這是天意吧!”
1952年9月,歐陽自遠跨進了北京地質學院,畢業后從事核子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后到中國科技大學進修了一年核物理,再到中科院的加速器室進修了半年,在多學科交叉的路徑上廣泛學習,才使他具有今天洞察風云的能力。
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地球衛星。歐陽自遠敏銳地意識到人類的“太空時代”即將來臨,他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空間看清地球,在更大時空尺度里整體性地加深對地球的認識.
他向侯德封院士提出想研究天體,開拓這片處女地。這聽上去有點離經叛道�?墒呛钕壬坏饬�,還鼓勵他自學天文學、物理學、空間科學等有關知識,著手準備,打好基礎,同時把研究的觸角伸向“天外來客”---隕石。
1976年是歐陽自遠科研經歷的幸運年。無數人一輩子也難遇的隕石雨,這一年里他卻遇到了三次。此后的十余年中,歐陽自遠發表了100余篇研究論文,并被國內外的教科書、專著、大百科全書等引用。
從1964年到70年代末,歐陽自遠兩次參與地下核爆炸實驗,很少回家。好幾年春節,都在戈壁灘度過。令人心酸的是,他偶爾回家,兒子不認識父親,跟媽媽說,家里來了位不認識的叔叔。
1978年,美國特使送給中國領導人一件最新科技成果的獵物----“阿波羅”宇航員從月球上取回來的只有 1克 重的巖石樣品。這塊巖石來自哪里?領導人問中科院:“你們有誰能搞清楚這塊石頭?”
于是這塊珍貴的月球巖石樣品交到歐陽自遠手中,不久,國內8個研究單位的幾名科學家集聚到歐陽自遠麾下,對這塊月球巖石進行了多項研究,發表了14篇論文,確認這塊巖石樣品是由“阿波羅”17號的宇航員采集的樣品,而且確認了巖石的采集地點。
1991年,歐陽自遠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56歲的他雄心勃勃,心里默念著,總有一天,中國要啟動自己的探月、登月工程。
近年來,“重返月球”的熱潮席卷而來,月球將是繼南極之后的又一個爭奪熱點。歐陽自遠各處奔走,呼吁我國應抓住機遇,迅速組織力量開展對月球的探索,深化關于地球、太陽系起源與演變的認識,并及時、系統地整理了月球研究的資料,主編《月質學研究進展》,為將來我國的月球研究計劃作了必要的理論和資料準備。
1994年歐陽自遠提出探月構想。2007年我國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繞月飛行一年。72歲的他動情地說:“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實現再次探月�!�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文章寫“自遠”名字的來歷,表明歐陽自遠的生命屬于探月,他早有宏圖大志。
B.歐陽自遠學過地質,又學過核物理,所以曾負責兩次地下核爆炸的實驗研究。
C.作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已經實現了首次探月的夙愿。
D.對巖石樣品進行綜合研究之后,歐陽自遠以多篇論文確證了巖石采集地點。
2.歐陽自遠為什么要“跳出地球看地球”?請簡要說明原因。(3 分)
3.從歐陽自遠的經歷看,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請概括回答。(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