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幸福感是一種主觀體驗,是個體依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作的整體評價與感受。盡管人的幸福感各有差異,但幸福感的存在是有科學依據的。
②對進化論的解讀使我們發現,人類的形態在進化過程中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由于直立行走使骨盆變得狹短,人類的嬰兒比其他動物的嬰兒更加脆弱,更需要保護和關懷,這決定了人類必須關照自己的后代,否則很難生存。人類的毛發少而裸露的皮膚多,擁有發達的觸覺,需要接觸,需要撫摸。人類還有巨大的腦,大腦皮質相對于身體特質的比例居動物之首,因而人類是唯一具有靈性的動物,能進行心靈的溝通和對話�?梢�,進化決定了人類的本性是善良、友愛、相互支持的,具有獲取幸福感的基礎。
③一些新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幸福感產生的生理機制。
④通過對大腦進行核磁共振的掃描,科學家發現積極的情感對應的是大腦前額葉左邊的皮層活動,消極情感則對應同一個區域右邊的皮層。掃描還顯示,腦部所分泌的Oxytocin能抑制杏仁核區域(腦部處理恐懼和危險的部位)和紋狀體區域(腦部憑借過去的回饋來指引未來行為的地帶)的活動,從而降低人的防衛心和恐懼感,讓人忘掉過去的痛苦,更相信他人。Oxytocin在中國被翻譯成“催產素”,但它實則是一種男女皆有的神經激素,不僅可在女性生育時促進產道的收縮,還有更多其他的心理影響,尤其對于抑郁癥和孤獨癥患者會有很大幫助。
⑤科學家們繼而發現迷走神經與人類積極的體驗和親社會行為有關。迷走神經支配呼吸、消化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臟的感覺、運動和腺體的分泌,所以人一旦遇到激動、興奮的事件,心胸便比較開闊。當人在進行利他服務的時候,迷走神經是張開的,會感到特別舒暢、痛快。
⑥此外,大腦伏隔核中的多巴胺和阿片受體兩種神經遞質也對幸福感起到重要的作用:多巴胺系統幫助人去“尋求”,阿片系統則負責“咂摸”。這也意味著幸福知覺包含了不同的階段。
⑦對幸福感的實證研究還有其他發現。例如,歐洲心理學家做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快樂的修女一般比不快樂的修女多活7.5歲,而吸煙對人類壽命的影響是2到3年,所以不幸福對人的傷害遠勝過吸煙所造成的危害;科學也證明了糖尿病與焦慮水平相關,樂觀主義者甚至還能使自己罹患癌癥的概率降低25%。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費迪遜教授在“9·11事件”之后,對受害者進行了跟蹤分析。他發現在災難發生前幸福指數低的人相對幸福指數高的人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平復心情,這說明特別不快樂的人得PTSD (即“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比例相應會高出很多。非常幸福的人,即使也經歷同樣的痛苦和傷害,幸福感也會幫助他們迅速恢復。
⑧這些科學數據都在告訴人們:__________ 。
⑨然而,如今仍有不少人覺得幸福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還有人堅信,幸福只有在獲得了充分的物質滿足之后才能體會。這些都是認識的誤區。
⑩現代化的確帶來了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但與客觀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人類的主觀幸福并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這無疑構成了一種現代化的困境。社會心理學中所謂“3000美金心理閾限”【注】指向的就是這種困境。2008年時,中國的人均GDP已經基本達到3000美元,這恰好能夠解釋,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為何正面臨著幸福感的迷失。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今的我們還能不能找到幸福?
?這個問題確實難以回答。但是人類有智慧,有靈性,能移情,會共享,也擁有自由的意志和理性的控制力。憑著這些,我們便可以始終行進在尋求幸福的路上。
【注】3000美金心理閾限:由美國經濟學家在上世紀40年代研究提出,指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之后,個體的幸福感與財富不再構成正相關。
1. 第⑥段加點詞“咂摸”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 。(2分)
2. 概括第④段的主要內容。(2分)
3. 聯系上下文,在第⑧段劃線處填入恰當的語句。(2分)
4. 分析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5.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人類的幸福感與生俱來,各人對幸福的主觀體驗大體相近。
B. 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集體行為。
C. 收入水平與幸福指數相關,只要提高收入就能提升幸福感。
D. 盡管目前正面臨幸福感的迷失,但國人終究能夠找到幸福。
6. 本文如何說明了幸福感存在的科學依據?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 仔細辨別、品味,享受幸福(2分)…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2頁)…5. D(3分)6. 文章先后從生理學和心理學兩個角度對“幸福感”加以說明。生理學角度,首先以進化論的觀點,解釋人體形態上的進化使人類具有了獲取幸福感的基礎;其次結合腦科學的發現,進一步說明了幸福感產生的生理機制。在此之后,文章再從心理學角度,說明幸福感同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密切相關。(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