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概論(節選)》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所謂唐型文化,是一種相對開放、外傾、色調熱烈的文化類型,李白的詩、張旭的狂草、吳道子的畫,無不噴涌奔騰著昂揚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壯健偉.神采飛揚的“八駿”,透露出大氣盤旋的民族自信。而宋型文化則是一種相對封閉.內傾.色調淡雅的文化類型。這一時期的各種文化樣式無論是哲學、文學、藝術還是社會風習,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潤著宋型文化的特有風貌。
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標志乃是理學的建構。
兩宋理學,不僅將綱常倫理確立為萬事萬物之所當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強調人們對“天理”的自覺意識.為指明自覺認識天理的途徑,朱熹精心改造了漢儒編篡的《大學》,突出了“正心、誠意”的“修身”公式。從“格物”到“致知”,實質上將外在的規范轉化為內在的主動欲求,亦即倫理學上的“自律”,有了這一自律,方有誠意—正心—修身乃至齊家、治國、明德于天下的功業。
理學是中國后期封建社會最為精致、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由于理學家將“天理”、“人欲”對立起來,進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帶有自我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強大的約束。理學專求“內圣”的經世路線以及“尚禮儀不尚權謀”的致思趨向,則將傳統儒學的先義后利發展成為片面的重義輕利觀念。但與此同時,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文天祥、東林黨人在異族強權或腐朽政治勢力面前的正氣浩然,風骨錚錚,無不浸潤了理學的精神價值和理想。
與理學著意于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之際的趨向相一致,兩宋的士大夫文化也表現出精致、內趨的性格。
詞起源于市井歌謠,因文人介入而趨于雅化。與含義闊大、形象眾生的詩不同,詞小而狹,巧而新。它側重音律和語言的契合,造境搖曳空靈,取徑幽約怨悱,寄托要眇悵惆,極為細膩,極為精致。盡管宋代詞壇還有別一番風貌的歌唱,這就是由蘇軾開創的、以辛棄疾為代表人物的豪放詞風,但詞壇的主流始終是“婉約”、“陰柔”,集中反映出兩宋文人士大夫與唐人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緒。
宋詞雅,宋畫也雅。蘇軾在《跋宋漢杰畫山》一文中提出“士人畫”這一觀念,強調融詩歌、書法于繪畫之中,以繪畫來表現文人意趣。以此文化心理為總背景,兩宋繪畫富于瀟灑高邁之氣與優雅細密、溫柔恬靜之美。
兩宋士大夫文化的其他領域,也無不表現出與宋詞、宋畫相通的性格。兩宋古文舒徐和緩,陰柔澄定;宋詩“如紗如葛”、“思慮深沉”。
宋詞、宋畫、宋文以及宋代理學構筑成一個精致遼闊的上層文化世界,而在這一世界之外,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野俗而生動的市民文化悄然興起。兩宋市民階層的崛起,以中晚唐以來的都市經濟發展為基礎。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便反映了當時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市民們無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沉郁迷離的詩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滿足感官享受的藝術樣式,因此市民文化顯示出一種野俗的活力與廣闊的普及性。一種不同于貴族口味與詩人情調的市民文化躋身于文化系統中,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存在。
4.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詩含義闊大、形象眾生,是開放的,外傾的,色調熱烈的,無不噴涌奔騰著昂揚的生命活力。
B.兩宋理學,強調綱常倫理對世界萬物的所當然和所以然,也強調人對于“天理”的一種自覺意識。
C.詞起源于市井歌謠,因文人介人而趨于雅化,其特點為:小而狹、巧而新。它側重音律和語言的契合,細膩精致。
D.市民文化是以中晚唐以來的都市經濟發展為基礎,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興起的一種文化,《清明上河圖》便反映了這種野俗而生動的市民文化。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兩宋理學其實是對傳統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因此兩宋理學與傳統儒家學說有著相同的“義利觀”。
B.理學突出自覺的“修身”與“自律”,把天理與人欲對立起來,以天理來遏制個人情感欲求。
C.市民文化由于更能夠直接而熱烈地滿足快節奏生活下的市民階層的感官享受,因此在兩宋時期有了蓬勃發展。
D.兩宋詞壇主流的婉約詞風是當時士大夫的心境的集中體現,因而與盛唐時期的詩人在風格和意緒上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
6.下列根據原文的分析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唐朝的熱情奔放不同,宋朝文化中的哲學和藝術都會體現出一種相對封閉和內傾的傾向,這應該是與唐宋的社會政治、經濟格局變遷相關。
B.張載曾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一思想正是受到理學的精神價值與道德理想的影響所形成的。
C.由于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宋朝的文人賞玩瓷器時喜愛的類型應該是繁麗豐腴的;他們喜愛的服飾類型也應該是雍容華貴的。
D.按照文中對市民文化的描述,當臺上在演出歌舞小戲時,臺下應該是觀眾云集,大聲應和,情景十分的熱鬧。
參考答案:
4.A
5.A
6.C
【解析】
4.【試題分析】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范圍。仔細對照,正確判斷。找準選項有關內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A項,“無不”過于絕對,文中有昂揚生命力的主語為“李白的詩”。
【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后,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范圍。④仔細對照,正確判斷。找準選項有關內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
5.【試題分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解題時首先要鎖定答題范圍,將選項對應原文信息,合理篩選。需要準確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項,文中有提到傳統儒學先義后利,理學重義輕利。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時要注意:①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
6.【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段,然后根據文段中作者的觀點,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作者觀點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取舍。C選項對于文玩和服飾的推斷明顯是偏盛唐氣象。在第一段有提到“宋型文化則是一種相對封閉、內傾、色調淡雅的文化類型”。因此宋朝文玩尚樸澹,重意態,而服飾“惟務潔凈”,以簡樸清秀為推。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