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作者認為,直接從元以后的一些行書大家,比如趙孟頫、文徵明等人的楷書入手,然后再通向行書等其它字體,并不是更好的做法。
B.從“宋四家”開始,后世無論哪個朝代都要學習王羲之、王獻之到褚遂良、顏真卿所代表的經典,因為這大約是中國書法史這條河流的源頭。
C.由于后代名家在他們的書法中會加入自己的書寫習慣、所在時代的審美風尚等,這就使學習者對其書法中傳承經典的特點難以分辨。
D.對于書法史這條長河來說,學習者要分清“流”和“源”的關系,“源”是基礎,學習者應取法乎上,回到“源”中去尋找智慧。
參考答案:
4.B
5.A
6.C
【解析】
4.【試題分析】選項B中 “且內容是能夠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的文史經典的范本”說法不正確,由第一節最后一句話可知:“文史經典”可能“能夠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但不是入選范本的必要條件。本題故意混淆了必要條件。
【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干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B題干指向的區域在第1段段中和段末,“只有選擇最符合自身氣質與審美的范本入手,才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范本的內容本身也是文史經典,能夠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就更好了。”前一句“只有……才……”是一個必要條件句,“選擇最符合自身氣質與審美的范本入手”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必要條件,就是說缺少了這個條件,結果就無法成立。后一句只是指出了“文史經典”有“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的可能性,但它并不是入選范本的必要條件。
5.【試題分析】本題A選項說法不正確,原文的表述是“以唐楷而論”而不是題干中的“以學習唐楷而論”, 原文的表述是“則應該考慮在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張旭等書家中選擇”而不是題干中所說“應從虞世南入手”,選項A犯了以偏概全、故意漏掉限制詞語錯誤。
【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歸納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然后瀏覽選項,之后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并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分析。通過比較原文和題干可知,此題中“以學習唐楷而論”與原文“以唐楷而論”表義的差別,題干中“應從虞世南入手”與原文“虞世南等人”表述的內容的不同。這類題目編題者會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別要關注句中限制性的詞語。
6.【試題分析】選項C偷換概念。從原文看,“使初學者難以分辨”的是“書寫習慣、所在時代的審美風尚等”“這些附加在作品之上的因素”而不是“傳承經典的特點”。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易錯警示】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注意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后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C是對原文第5段內容的概括,原文 “只是他們在傳承的過程中會加入自己的書寫習慣、所在時代的審美風尚等,這些附加在作品之上的因素對于初學者來說很難分辨”一句中的“這些”指代的是前句中的“自己的書寫習慣、所在時代的審美風尚”,題干將它概括成了“其書法中傳承經典的特點”,選項偷換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