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小說手法的把握和理解類試題,小說中的寫法的作用或者效果都與小說的三要素是分不開的,所以考生在答題的時候要扣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二是情節的推動、三是主題的突出。根據對本文的理解,小說以“長凳”為中心敘事寫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①這樣寫既照應小說標題,又突出全文線索,使故事情節更加集中、緊湊;②有助于人物內在情感和深層心理的發掘與表現,如突出塑造了三麻友愛、善良、講信用的形象;③使故事既有生活氣息,又有時代特點。反映了那個貧窮的時代,表現了人物在貧窮中的無奈和貧窮中的善良。
9.本題考查的是對人物形象分析類的一道考題,作答這類考題一定要抓住體現人物心理的事件、人物的語言動作、人物的心理描寫。只有抓住了這些東西才能準確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心理變化進而準確概括人物的形象。根據對本文的理解可以將寶田的心理變化概括為:①先看到長凳在水中漂浮,很是心動;②三麻將長凳撈起并帶回家,寶田有點不甘心,覺得長凳應該是自己的;③認識到三麻比自己更需要這張長凳,寶田雖然不好說什么,但對長凳一直念念不忘,心里也似乎一直不平;④三麻為給寶田撈長凳送了命,寶田心中痛苦,追悔莫及。
10.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小說中某個寫法上的綜合分析和個性理解類試題,這類試題一般考查的很具有開放性,考生在作答這類試題的時候首先要認真研讀文本,然后明確自己的觀點,最后在結合文本的前提下有個人的理解和分析。根據對本題的理解可以有兩種觀點:一、同意,“我”是個與小說沒什么關聯的人物。①從情節來看,只有開頭第一段和后記提到了“我”,“我”的故事游離于中心事件之外,顯得突兀;②從人物塑造來看,“我”的形象并不突出,也沒有對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太多的作用;③小說的主題是反映了在貧窮的時代人們的無奈和善良,三麻和寶田兩家人的故事已足以鮮明深刻地表現主題思想,“我”的故事作用不大。
二、不同意,“我”在小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①從情節來看,“我”是小說故事情節的敘述者和見證者,且第一人稱敘述,使小說顯得更真實親切,便于抒發感情;②從人物塑造來看,“我”也和三麻、寶田一樣經歷了那個貧窮的時代,經歷了“撈浮”,是組成人物群像的要素;③“我”的故事使小說的主題在悲憫之外又增反思,以“我”的感悟“我們撈到了很多東西,但我們依然貧窮”帶出新的思考,言簡義豐,引人深思,豐富了小說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