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半,整塊金牌都是兒子的!”
慶祝的爆竹在小區擺了一條長龍,申杰親手點燃。對于這枚金牌,老倆口把功勞都給了“兒子”。“在我眼里沒有女婿,只有兒子,宏博這么多年來太難了!”申媽媽說。“您覺得這塊金牌小雪和宏博誰的功勞最大,還是一人一半?”面對記者的提問,申媽媽毫不掩飾對“兒子”的偏愛,“不是一半,整塊金牌都是兒子的,他的功勞最大!”
(有刪改)
(1)下面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塊金牌就該是他們的”,充分說明在這塊金牌背后申雪、趙宏博的艱辛訓練和勇于拼搏精神。
B.申媽媽說“整塊金牌都是兒子的”, 她的話真實地反映了在奪取這塊金牌的過程中,趙宏博付出的比申雪多。
C.這篇新聞的第一段是新聞的導語,詳細地記錄了在申雪、趙宏博奪冠過程中,他們家人經歷的心路歷程。
D.這篇新聞的選材角度獨特,作者沒有寫申雪、趙宏博在溫哥華賽場奪金的實況,而是從申雪家人的角度,表現了申雪家人的牽掛。
E.這篇新聞中的人物語言平實質樸,具有口語化,充分體現了新聞的真實性。
(2)概括說明申雪、趙宏博在冬奧會上向冠軍沖刺時,申雪家人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3)“當申雪和趙宏博在冬奧會賽場上向終極夢想發起最后一次沖擊時”屬于新聞的哪部分內容?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副標題是說“全家總動員”,可是記者只是詳細寫了申媽媽、侄女兩個人,有人認為這樣寫沒有呼應題目,你認為是這樣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
(1)BC
(2)①申父一大早就在擺滿獎牌的書房駐足,并念叨“就差這一塊了”。②家人早已守候在電視機旁。③小侄女豎起食指嘟嚷著第一。④申媽媽兩天沒好好睡覺,也沒怎么吃東西。⑤電視轉播出故障時申媽媽坐立不安。⑥申父在每組選手比賽結束后上網查成績。⑦申媽媽在候場澆冰時,走向另一房間,并說“焦心”。(每點2分,答出三點給滿分)
(3)是新聞背景,屬事件背景(2分)。介紹新聞的背景,有利于了解新聞發生發展的來龍去脈(2分),加深對新聞的認識和理解,豐富了內容,深化了主題。(結合文本簡要分析)(2分)。
(4)不是這樣。這樣安排材料有如下好處:①選材具有典型性。申家的人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兩人具有典型性。從小到兩歲的孩子,到年長的母親,都對其牽掛。②安排材料詳略得當。這些典型材料,是文章的重點,因此作者詳寫,而對其他人略寫,有詳有略,詳略得當。③渲染了喜慶的氣氛。特別是對小侄女的穿著的描寫,渲染了喜慶的氣氛,表達了家人對申雪趙宏博的期待。④具有真實性與形象性。對小侄女的描寫生動形象,動作、語言無不透著童真,對申媽媽的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了一位母親的緊張與期盼,這些都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家人的牽掛。(言之成理就行,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點中的任何三點進行探究,觀點明確,論述合理,即可給分)
【解析】
(1)試題分析:B項是申媽媽對趙宏博的 偏愛。C項“詳細記錄……”的說法與原文內容不符。
【考點定位】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綜合分析新聞的題目,新聞主要從新聞的內容,人物的品質和新聞的結構、選材等角度綜合分析,內容的題目要對讀原文,和選項進行認真的比對,新聞的結構和選材等要注意新聞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