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二十世紀名人自述·學人自述》杭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2月版,有刪改)
1.如何理解文中母親所說的“只問耕耘,不求收獲”的含義?(4分)
2.從第⑥段和第⑦段可以看出李澤厚的治學特點是怎樣的?請簡要分析概括。(5分)
3.聯系全文,探究影響傳主治學道路的因素有哪些?(6分)
參考答案:
1.文中母親的話用比喻的方式表明了自己對家庭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思想;母親的這種思想,對傳主有極大的教育和鼓勵作用,使傳主在成長治學過程中,勇于面對苦難,為追求真理不在乎個人貧富、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堅守信念。(“比喻”1分,句意“只求付出、不求回報”1分,教育意義2分)
2.這兩段表明李澤厚的治學特點是:①他發揮自己性之所長,適合整體的系統框架的研究。如第六段中寫到他的《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等著作都只是點到為止、“語焉不詳”,因為他喜歡先畫一個“粗”線的輪廓和框架。
②盡力做到融合各科知識。如第七段談到中國文史哲素來不分,是好的傳統,古今中外,第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名家都是知識極為廣博,能多方面著書立說的。(答出一個方面并有相應的分析得3分,答出兩個方面并有相應的分析得5分。只有特點概括,而沒有相應的分析,一點得2分,二點得3分。)
3.①家庭因素。家庭的遭遇和母親的言傳身教,影響了傳主個性的形成和治學方向的選擇。②時代因素。求學時代時局動蕩,促使傳主接收進步思想和社會科學新知,培養了獨立思考能力,為日后治學打下了基礎。③個人因素。生活貧困和身體疾病,讓傳主性格孤獨,于是有更多獨立自主的時間去讀書做學問。④政治因素。政治災難使傳主性格更加孤獨,也反而使傳主更加頑強地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走自己的道路。(言之成理即可)(共4點,能完整分析其中3點即可得6分。每點2分中,歸納因素1分,結合因素具體分析1分。)
【解析】
1.試題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的含義。方法有:關鍵詞分析法、句子結構分析法、語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首先回歸文本,找到“只問耕耘,不求收獲”這句話;然后用文中內容闡釋這句話中的“耕耘”“收獲”的意思,同時要注意“只問……”“不問……”之間的關系。說這句話的前提是“有人說,等兒子長大,你就可以享福了”,可見“只問耕耘”指的是自己對家庭只求付出,“不求收獲”指的是不求回報;同時這句話使用了比喻的修辭。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試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同時題干中也給出了范圍“第⑥段和第⑦段”,并給出了方向“李澤厚的治學特點”。有了這些提示,學生可以直奔目標。第六段說的是“科學事業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不能一人獨攬,不妨各就性之所近,發揮所長”,第七段說的是“‘雜’,說我又搞中國思想史,又搞外國哲學,又搞美學等等”“古今中外,第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名家都是知識極為廣博,能多方面著書立說的”。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試題解析:首先審題,題干中問的是“影響傳主治學道路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往往包括主觀和客觀,應從個人、家庭、時代、社會等幾方面考慮。帶著這一目標到文中找即可。比如,個人方面,“這個孤獨、清醒、敏感的少年時期為我日后選擇治學方向埋下了伏筆”;比如時代方面,“在這樣的閱讀中,我逐漸培養和增強了判斷是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我不喜歡人云亦云,比較注重科學上的爭議、論辯,這恐怕要追溯到自己的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