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網絡水軍”出于商業目的制造了大量“輿論泡沫”,惡化了網絡輿論環境,降低了網絡輿論的社會信任度和影響力。
D.在當前全媒體傳播條件下,網絡空間里的“受眾”,借助網絡表達各種訴求,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決策與管理,互動信息發布、影響甚至左右媒體傳播與輿論走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當下的互聯網世界憑借論壇、社區、社群網站、微視頻、微博客等,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各種社會輿論的重要載體。
B.中國網民人數多,網民們交換信息,已成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輿論,成為輿論生成的主要力量。
C.網絡輿論生成越來越受到商業利益的滲透,從而降低了網絡輿論的社會信任度和影響力。
D. 網絡空間里的“受眾”可以借助網絡表達經濟與政治訴求,并通過網絡互動信息發布、影響甚至決定輿論走向和媒體傳播。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社會性網絡媒體的成熟使輿論生態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影響著現實社會事件的發展和走向,因此我們不能小視網絡的影響力。
B.輿論渠道的多樣化,輿論主體的多元化,商業利益的滲透,使輿論引導的難度不斷加大,必須改革傳統的輿論引導機制才能適應新形勢。
C. “網絡水軍”的出現成為當前虛擬社會管理中的一個新問題,我們必須想盡辦法消滅“網絡水軍”,才能凈化網絡輿論空間。
D. 一件普通的事,經過網絡的傳播后,便可能迅速傳遍全國;一些小問題,經過網絡的加溫后,可能成為大問題。
1.【答案】A(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項表述的是中國網民的互聯網應用情況,這和“輿論引導難度加大”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2.【答案】B(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與原文相比,少了“發表意見”,僅僅是“交換信息”,難以成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輿論。)
3.【答案】C(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我們必須想盡辦法消滅‘網絡水軍’”的推斷過于絕對,原文只是說“亟待監管部門盡快出臺監督管理辦法”,不能由此分析并做出消滅“網絡水軍”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