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黎宏《讀書是一種心靈修復》初中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①書是靈魂的伴侶、精神的導師、心靈的良醫,書給人的饋贈與幫助可謂無窮。對我來說,讀書可以增智廣才,可以勵志修德,可以怡情養性,是一種最好的心靈修復方式。
②讀書可以避免淺陋直白,讓心靈豐盈圓潤。大學畢業剛工作時,我工作熱情主動卻有些馬虎,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待人真誠卻嫌直白,有時甚至好心辦了壞事。這些問題,固然有客觀的原因,但說到底,還是心智不夠成熟,修養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體悟之外,我常從書中找老師,在閱讀中修煉心性。通過讀《論語》《菜根譚》《小窗幽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學會了換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漸豐盈成熟起來,待人接物和處理工作也變得更加穩重。
③讀書可以消除煩惱郁悶,讓心靈愉悅平和。社會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對的事情很多,煩惱總是難免。但煩惱不能成為障礙,情緒不能帶進工作,壓力應及時化解。對我而言,讀書可以擺脫現實的沉重,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溫暖的爐前烤火,所有的憂愁、憤怒、牢騷都會像衣服上的濕氣被烤得煙消云散。讀《詩經》,讓心靈在純真無邪的原野上奔騰;讀《莊子》,任自己的靈魂盡情“逍遙游”;讀清新雋永的散文,如沐春風飲清泉般暢快……可以說,讀一本早就想讀的書,就像遇見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讀書的愉悅是發自內心、出于精神層面的樂趣,是充實持久、不可替代的快樂。
④ 。在快節奏 的現代社會,人容易變得浮躁,其作為一名干部,不時對自己的品德修養進行校正,十分重要。對我來說,向書中的古代圣賢尋求教誨是一條重要的途徑。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說,“養心莫善于寡欲”;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王陽明認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煉自己的心性……通過讀書,讓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來。一定意義上,業余時間堅持讀書,對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態,能使人遠離庸俗無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誘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靈的寧靜與澄澈。
⑤讀書可以療治 心理創傷,讓心靈堅韌強大。書籍是精神上的“港灣”。人都會經歷挫折、冷遇等這樣那樣的磨難,給心靈造成一定的創傷。心靈的傷痛可能無法從醫生那里得到療治,甚至難以從親朋那里得到撫慰,而無言的書卷可以給我們慰藉�?鬃佣蚨鳌洞呵铩�,屈原被放逐而賦《離騷》,左丘失明而著《國語》……在逆境中讀書,會因處境不同而獲得不一樣的感受,于豁然開朗中深化對人生世事的認識,重新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以堅韌的意志面對挑戰,以嶄新的狀態面對人生。
⑥讀書是最好的養心之道。讀書讓人心誠、心正、心寬,更讓人心靜、心怡、心安,從而從容睿智地面對人生。
——摘自《人民日報 》2016 年5 月16 日第5 版
22.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 分)
答: __________
23.根據第④段的內容,在段首橫線處補寫一句能表明本段觀點的話(句式要與前后段段首句一致)。(3 分)
答: __________
24.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證過程。(3 分)
答: __________
25.文中第③段畫波浪線句除了運用道理論證外,還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3 分)
答: __________
26.下面是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 分)
A.第②段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這一種論證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漸豐盈成熟起來,待人接物和處理工作也變得更加穩重”,句中加點詞“是”指的是“在生活中體悟”。
C.在第⑤段省略號處,還可以補充上這樣的事 例——“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
D.本文語言生動詼諧,再加上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參考答案:
22. 讀書可以增智廣才,可以勵志修德,可以怡情養性,是一種最好的心靈修復方式(讀書是一種心靈修復)。(2分)【…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頁第4頁)…】25. 比喻論證(1分);把“讀書可以擺脫現實的沉重,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 可以把‘衣服上的濕氣烤得煙消云散’ ”(1分),生動形象地證明了“讀書可以消除煩惱郁悶,讓心靈愉悅平和”的觀點(1分)。(共3分) 26. C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