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讀無字之書
齊夫
①周恩來早年曾題對聯自勉:“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他告誡自己也勸誡人們:交友要有選擇,要選良友、諍友;讀書要注重實踐,會讀有字書,也會讀無字書。
②書分有字書與無字書。有字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無字書是鮮活生動的社會實踐,是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會讀書的人,讀有字書,也讀無字書,既從書籍中學到知識,也向他人、向社會、向實踐學習。古往今來,那些事業成功者絕大多數都既善于讀有字書,又善于讀無字書。然而,現實中常有人只重視讀有字書而不善于讀無字書,不能經世致用,容易紙上談兵,脫離實際。只會讀有字書而不會讀無字書,就好比單腿走路,所行不速,更行不遠。因此,要善讀無字之書。
③會交友,是讀無字書的一個方面。“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良友既可帶來學識見地上的進步,也可使視野胸襟開闊。朋友間相互促進,切磋琢磨,能得到書本上讀不到的知識。如古代的管鮑之交、高山流水、桃園結義等,都歌頌了友誼的珍貴�,F代的魯迅與瞿秋白,陳寅恪與王國維,冰心與巴金等,也是惺惺相惜,情同手足,獲得了友誼和事業上的雙贏。
④善游歷,是讀無字書的一個方面。如果只知讀書,不懂開眼看世界,就是讀死書。讀死書,不易消化,更難吸收。李白在《嘲魯儒》詩中寫道“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其中的魯叟就是讀死書之人。走遍天下,廣接地氣,親自參與實踐,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把有字書與無字書結合起來,這書就算讀活了。王陽明也是讀書人,可他年輕時就遍走四方,留心地勢地貌,了解民風民情,后來屢立戰功,所向披靡。
⑤多經事,是讀無字書的一個方面。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王陽明曾說過:“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一個人經歷的事情多了,也就成熟了,就會遇事不慌,做事有道,成事有方。
⑥入社會,是讀無字書的一個方面。社會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也是一部無字大書。讀書人只有主動從象牙塔里走出來,擁抱生活、認識社會,才能成為社會的主角而不是看客,順勢而為而不是被其裹挾。毛澤東有句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每到一處,必進行社會調查,開座談會,了解各方面情況。這其實是閱讀社會這本更大更厚的無字之書,把有字書和無字書融會貫通,以便作出正確決策。
⑦如此,讀有字書時學到的知識,要通過無字書來實踐,檢驗;讀無字書時遇到的困惑,要通過有字書解惑、升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經萬般事,駛萬年船。人生當如此。
(選自《前線》2022年第10期,有刪改)
15.下列關于論證方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①段引用周恩來的自勉對聯,意在引出既要會讀有字書,又要會讀無字書的觀點。
B .②段把事業成功者和不善讀無字書者作對比,突出了前者比后者更善于讀有字書。
C .③段列舉魯迅與瞿秋白、冰心與巴金等事例,論證了會交友是讀無字書的一個方面。
D .⑥段運用比喻論證、舉例論證等多種方法,論證了入社會是讀無字書的一個方面。
16.選文④⑤兩段的順序能否調換?請說明理由。(3分)
17.小粵所在學校將到外地與某中學聯合開展“走進田間”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他擔心參加活動影響學習,不愿意參加。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請結合選文內容,勸他參加此次活動。(4分)
【參考答案】
15.B
(論證方法不正確的一項:對比更加突出前者比后者更善于讀無字書。)
16.不能……【2023中考議論文閱讀參考答案第一則,答案頁第一頁】……加社會教育活動也是一種學習,走進社會讀無字書,它可以讓你了解社會,擁抱生活,做事有道,成事有方。所以我建議你還是要積極地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