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勞動
路遙
我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勞動歷史并不長,這里所談的只是一些膚淺而零碎的認識。
一個人想搞創作,一開始就想接觸一些創作方面的理論和技巧,這是必要的。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這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文學創作這種勞動。
搞文學,具備這方面的天資當然是重要的,但就我來說,并不重視這個東西。我覺得,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不完全是智慧的產物,更主要的是毅力和艱苦勞動的結果。
從工作特點來看,作家永遠是個體勞動者。這種獨立性的勞動非常艱苦,不能指靠別人來代替。任何外在的幫助,都不可能緩減這種勞動的內在緊張程度。有時候,一旦進入創作的過程(尤其是篇幅較大的作品),真如同進入茫茫的沼澤地,前不著村,后不靠店,等于一個人孤零零地在稿紙上進行一場不為人所知的長征。精神時不時會垮下來,時不時懷疑自己能否走到頭。有時,終于被迫停下來了。這時候,可能并不是其他方面出了毛病,關鍵是毅力經受不住考驗了,當然,退路是熟悉的,退下來也是容易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被困難擊敗了,悲劇不僅僅在于這個作品的失敗,而且在于自己的精神將可能長期陷入迷惘狀態中。也許從此以后,每當走到這樣的“回心石”面前,腿就軟了,心也灰了,一次又一次從這樣的高度上退下來,永遠也別指望登上華山之巔。遇到這樣的情況,除過對自己所寫的東西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咬著牙,一步一步向前跋涉,要想有所收獲,達到目標,就應當對自己殘酷一點!
文學創作的艱苦性還在于它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任何簡單的創造都要比復雜的模仿困難得多。平庸的作家會反復制造出一堆又一堆被同樣平庸的評論家所表揚的文學廢品,而任何一個嚴肅認真的作家,為尋找一行富有創造性的文字,往往就像在沙子里面淘金一般不容易。如果說創作還有一點甜頭,那么,這種甜頭只有在吃盡苦頭以后才能嘗到。
為了適應這種艱苦的勞動的需要,我們必須一開始就培養自己的優良品質。
首先要有堅強的性格。一個軟弱的人不能勝任這種長期艱苦的勞動。性格的堅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堅定這個基礎上的。一個人要是對社會、事業等等方面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堅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堅定性。而一個經常動搖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項艱難困苦的事業?
性格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我們不僅應該在創作實踐中,更重要的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尋找困難,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性格。不要羨慕安逸和享樂,不要陶醉在一時的順利和勝利中,我們應該不斷地強迫自己自找苦吃!
對生活應該永遠抱有熱情。對生活無動于衷的人是搞不成藝術創作的。藝術作品都是激情的產物。如果你自己對生活沒有熱情,怎么能指望你的作品去感染別人?當然,這種熱情絕不是那種簡單的感情沖動。它必須接受成熟的思想和理智的指導。尤其是在進入藝術創造的具體過程中,應該用冷靜的方式來處理熱烈的感情,就像鐵匠的鍛造工作一樣,得把燒紅的鐵器在水里蘸那么幾下。不管怎樣,作家沒有熱情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個人遭到不幸的時候,更需要對生活抱有熱情。
應該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如果說,一個人的進取精神是可貴的,那么,一個人的自我反省精神也許更為可貴。尤其是搞創作的人,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品質,一個對自己經常抱欣賞態度的作家是不會有什么出息的,應該經常檢討自己,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氣。有些人否定別人很勇敢,但沒有自我否定的力量,而且對別人出自誠心的正確批評也接受不了,總愛讓別人抬舉自己。人應該自愛,但不要連自己身上的瘡疤也愛。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就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檢討,真誠地聽取各種人的批評意見,即使別人的批評意見說得不對,也要心平氣靜地對待。
這個真理不要光拿來教育別人,主要教育自己為好。
(有刪減)
1.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和論證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圍繞“作家的勞動”論述了文學創作的艱苦性和作家應具備的優良品質。
B.對于作家而言,智慧、創作理論和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毅力。
C.對于作家而言,有時自我反省精神比進取精神更可貴。
D.文章運用了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論證觀點。
2.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本文觀點的一項是( )。(2分)
A.賈島《題詩后》:“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B.巴金認為,創作是個很嚴肅、很艱苦的事業,即使最有才能的人也得在創作上付出很大的代價。
C.《世說新語》記載,東晉袁宏隨軍出征,受命寫緊急文書,他倚馬而作,俄得七紙,殊可觀。
D.聞一多先生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3.試結合本文相關內容以及學習課文《談創造性思維》《創造宣言》的體會,談談你對“創造的重要性”的看法。(3分)
【參考答案】
1.B
2. …請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頁第九頁,No.86則)…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創造能夠造出真善美,造出不平凡,造出不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