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核舟到底有多大
華語網 鐘麗
在初中課本中,有一篇魏學洢的《核舟記》,文章向我們展示了王叔遠精湛的微雕技藝文章描述核舟的長度和寬度時,這樣寫道:“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钡�,“八分”是多長?不是說古代的“分”和現在的“分”長度不同嗎?“二黍許”又究竟有多高?對于古今長度的差異,也許我們或多或少聽說一點,大都知道古代的長度單位比現代相同單位要短一些,具體是多少就很難說清了。
這種度量衡上的古今差異造成的理解障礙制約了我們對核舟體積的具體認識。不搞清楚這個問題,大家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核舟記》這篇課文。
在我國古代,歷來有“累黍定尺”的做法。
《漢書·律歷志》明確記載:“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鐘之長。以子谷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一粒黍的長度約為一分,一百粒黍累加起來的長度即為一尺。黍又稱黍子,多為橢圓形,平滑而有光澤,有白色、黃色和褐色三種。古代,我國北方栽種較多,供食用或釀酒,現在種植很少。
作者用“二黍許”來表述核舟的高度,在當時是通俗易懂的。
古代的一尺到底有多長?清代的《律呂正義》中有這樣的記述:
“且驗之今尺,縱黍百粒得十寸之全,而橫累百粒適當八寸一分之限�!�
由此可見,清代是縱向累黍百粒為一尺。有人曾做過實驗,黍子橫排一百粒約為23厘米,縱排一百粒為32厘米。也就是說,清代一尺長約32厘米。
1975年,我國天文學家伊世同先生,從元代制造的銅圭殘件上發現了當時量天尺的刻度,通過考定,一尺長約24.5厘米。這正好與橫排百粒黍的長度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斷出元代是橫向累黍百粒為一尺。
《核舟記》一文的作者魏學洢及核舟的雕刻者王叔遠均為明代人。明代的度量衡基本上延用了元代的標準。我們姑且以元代的一尺長24.5厘米即一分等于0.245厘米來推算核舟的長度和寬度:0.245厘米×8黍=1.96厘米;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