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更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美的熏陶。我們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感知并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而且要令學生能感知并體會到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等。我們要充分發掘教材中美之所在,美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感意志。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借助于語言媒介表達作者的內心體驗、情感和思想。其在促進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形成、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語言的美,語言表現力及其異常豐富的情感色彩——所有這一切都是其他東西無法取代的有力手段,我們借助它觸動著兒童心靈最隱蔽的角落�!币虼�,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想方設法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在觀察中感知美
美,隱藏在萬事萬物之中,在平凡中。我們只有細心地觀察、觀察、再觀察,才能充分地感知它的形體美、線條美、色彩美�,F代作家劉白羽先生曾經說過:“要學會觀察生活,要鍛煉敏銳的觀察能力,高爾基形容契訶夫的眼睛像鏡頭,我們就要鍛煉有這樣的一雙眼睛才行�!闭Z文課本中,配有眾多的插圖,它既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好助手,又是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時機。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利用彩色掛圖、投影、錄像等資料讓學生仔細觀察,從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斷,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并由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發出內心的贊嘆,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審美興趣,在總體上感受審美對象的美。我在教《黃山奇石》時,先引導學生觀看黃山奇石的錄像,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從總體上感受黃山奇石的神奇。由于創設了審美的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審美情趣,讓他們情不自禁地課文吸引,引入美的境界。
二.在實踐中發現美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闭Z文課開展一些內容豐富,情趣盎然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法國著名的雕刻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鄙鷻C盎然、氣象萬千的大自然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為人們創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在語文課上,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四季的變化,傾聽小草的訴說,引導學生走入藝術的殿堂,欣賞古今中外的藝術佳作,體現其中的情感,感悟作品的底蘊,讓學生走向社會,去發現社會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如《風箏》一課,是記敘兒童們放風箏的歡樂的情景,寫得很美。但學生不一定有放風箏的經歷,因而就不能充分領略文章所表現的情趣。我針對這一情況,先組織了一次放風箏的活動,然后再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就可以憑借親身經歷,展開豐富的想象,再結合課件,在腦海中浮現各種造型奇異、色彩斑斕的風箏,或翩翩起舞,或互相追逐,由此產生更多的美感。再如在口語交際以《春天里的發現》的訓練里,我帶著學生在校內外走走,觀察春天表現在哪些地方?你發現了什么?春天美嗎?讓學生帶著思考,通過認真的觀察,專注的傾聽,深入的探究,仔細的體味,使學生在日常事物中發現美,并把它用語言這種形式表達出來。
三.在比較中鑒賞美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俗話說得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遍W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在現實生活中,既有美的事物,也有丑的事物。語文課中經常同時出現一美一丑的兩種事物或現象。教師應抓住它們的不同點進行比較,使學生懂得美與丑,善與惡的本質區別在哪里,例如《美麗的公雞》一課,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進行兩次的對比:一是把愛夸耀自己美的公雞與愛幫人們做事的啄木鳥、小蜜蜂、小青蛙等比一比,看誰的行為美;二是將公雞以前的表現和后來的表現比一比,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這樣的對比,對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再如在《狼和小羊》一文中,將狼的兇狠、狡猾和小羊的善良作比較,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分明。因此,引導學生多接觸最美或比較美的事物,樹立優秀的審美典型,并將它加以比較,使審美標準明確、美丑分明。
四.在想象中創造美
小學兒童正處于富有想象力的年齡,我們就是要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由的、無拘無束地展開神奇的想象,創造出自己喜愛的美好事物,開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就像開發肥沃的土地,教師應當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中翱翔。如《望廬山瀑布》一課,詩人李白運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一首詩就是一首優美的歌,一幅美麗的畫。教學時,我一邊引導學生讀,一邊展開想象,把文字描繪的內容變成形象的畫面,以深入理解詩的意思,欣賞詩中所描繪的美妙的意境。再如杜甫的《絕句》,描寫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圍美麗的景色�!皟芍稽S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弊寣W生從詩中描述展開想象,口述想象的情景,再引導學生繪出詩中表現的畫面,并自由想象上色。學生的畫雖然未必高明,但卻可以從想象中體會詩的妙處,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讓學生在初步建立美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在想象的推動下進一步豐富美感,從而感受美的意境。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兒童初步的審美能力,達到大綱提出的“陶冶愛美的情趣”為目標,使兒童“受到思想和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