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么,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怎樣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
當前中國教育的發展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又避免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新課改以來,不少教師疏于事前認真備課,寄希望于課堂的臨場發揮和隨機生成。導致課堂教學主次不分和教學時間的浪費。因此。對于更多的一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來說,課前的充分準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1、指導學生預習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因為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目的明確,把主要精力放在關鍵問題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這樣,課堂教學中學生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聽課,師生互動成為可能,這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下一次課前,教師就把預習工作布置給學生,可以是練習的形式也可以是書面的形式,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把課文從頭到尾默讀或朗讀一兩遍,對于不清楚的地方作上記號。從而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2、做好備課工作,
把握課文定位目標,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鉆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二、設計合理適當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師生對話、交流的重要形式。設計合理、運用得當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和鞏同認識,調動學生參與性,實現師生互動,而且能開發智力、啟迪思維。教師在提問時,要把握好三個方面:首先提問要從整體人手。問題的設計從語文的整體性、有效性出發,在重點、難點和特點結合上精心設計。
如在教學《智燒敵艦》時,就可以緊扣課題來設計問題:①先理解課題的意思�!爸菬笔鞘裁匆馑�?整個題目的意思是什么?②判斷課題里的中心詞語。課題里的中心詞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認為?③看著課題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什么要智燒敵艦?阿基米德是怎樣帶領大家智燒敵艦的?結果如何?
其次,要提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做副有價值,即問題應讓學生做一些思考才能回答出來。心理研究表明,一個孩子從聽到問題到思考,再到下決定回答問題,一般需要六七秒時間。如果教師一提出問題,學生就紛紛舉手并很快回答出來,這樣的提問價值就不大,效果較差。最后,提問要有一定的深度。讓學生開動腦筋,同時,這個深度也不至于讓學生完全回答不出來,要把握這個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實。
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钴S的,連后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得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教師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首先,要充分信任學生,積極構建和諧課堂。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境,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 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就會把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學習參與意識就越強,越能消除種種障礙,實現確定的目標。
其次,要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勇于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制得住。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實踐”。學生通過實踐,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于客觀物質世界,在實踐中完成學習任務。
四、提倡學生合作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內容,不僅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后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于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結語
總之,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直接操作者,是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主導者。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有多種,內外兼修,綜合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這都有賴于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
參考文獻
[1] 劉平,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教學與管理,2009
[2] 張紅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探索,湖南教育,2008
[3] 盛永麗,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讀與寫雜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