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文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途徑和方法。
淺談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籍華人朱棣文曾一針見血指出:“中國學生學習很刻苦,書面成績很好,但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明顯不足,這是與美國學生的主要差距�!蔽艺J為這一評價非常中肯、切中時弊�! �
當前,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創造力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而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初始階段。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顯得非常重要�,F就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談幾點個人看法�! �
一、創造思維及其特征
思維就是平常所說的思考,創造思維就是與眾不同的思考。數學教學中所研究的創造思維,一般是指對思維主體來說是新穎獨到的一種思維活動。它包括發現新事物,提示新規律,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等思維過程。盡管這種思維結果通常并不是首次發現,但一定是思維主體自身的首次發現或超越常規的思考�! �
創造思維就是創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獨特性、求異性、批判性等思維特征,思考問題的突破常規和新穎獨特是創造思維的具體表現。這種思維能力是正常人經過培養可以具備的�! �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途徑與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創造動力�! �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毙睦韺W認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可貴�!币虼�,問題意識的培養是創新能力形成的關鍵一環。實際上,問題意識的培養并不是很神秘的事。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這樣的環境,課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問:“你能根據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分數除法嗎?”“你知道為什么車輪子要制成圓的嗎?”” “你遇到減號或除號后面是未知數的方程該如何利用減法或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解才方便呢?”……同學們之間也常常開展互相質疑活動。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好奇又使學生萌發出想實踐、想創新的意識�! �
例如:我在教“年、月、日”時,考慮到這部分教材內容抽象概念多,學生容易感到枯燥無味,在開始教學之前,我先出了這樣的題目:“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她出生后到2012年2月底才剛好只過完20個生日。請大家想想,這是什么原因?這時老奶奶究竟多少歲?”學生聽了感到奇怪,發現一個互相矛盾的問題,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怎么只過完20個生日?必須弄個明白,于是躍躍欲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就連一些原來不愛動腦筋的學生,也積極思考投入議論,急于知道正確答案。教師及時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理進行啟發,秘密在2月底,2月底有什么特征呢?自然導入新課,出示不同年份的年歷,著重引導學生進行平年和閏年的比較,教學效果比預想的要好得多�?梢娬n堂中注意創設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未知欲和積極思維的心態,引導學生對一些概念、定理等主動思考,從而獲得新知,并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實踐證明,最好的教學時機,莫過于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產生極大的興趣。只有當教師盡量在帶有誘導性的問題情境中提出要解決的具體任務,學生從中看到完成任務的希望時,這才形成最理想的學習狀態與思維狀態,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才能得到培養發展�! �
2、誘發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
徐利治 教授曾指出:創造能力=知識量×發散思維能力。思維的發散性,表現在思維過程中,不受一定解題模式的束縛,從問題個性中探求共性,尋求變異,多角度、多層次去猜想、延伸、開拓,是一種不定勢的思維形式。發散思維具有多變性、開放性的特點,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 �
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的思維活躍,教師要善于選擇具體事例,創設問題性境,精心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某校操場長 80米 ,寬 60米 ,擴建后長增加了 15米 ,寬增加了 10米 。求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思維是開放的。讓學生在求解過程中求新、求速度、求最佳,通過不斷思考,互相啟發,多數學生能得到多個結論:
解法一、(80+15)×(60+10)-80×60=1850(平方米)
解法二、15×(50+10)+80×10=1850(平方米)
解法三、10×(80+15)+60×15=1850(平方米)
解法四、15×60+15×10+80×10=1850(平方米)
3、教給探究的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1)動手優化操作
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等心理特征,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正確、恰當地引導學生進行學具操作,把動手、動腦、動口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和提高。例如,教學《數學廣角》時,讓學生當一回“攝影師”,設計4個同學(2男2女)不同的拍照方案,學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得出多種站法,他們還總結出男女間隔開的站法。這樣,通過操作幫助學生從紛繁的現象中清晰揭示事物的本質,把實際問題有效地轉化為數學問題,學生解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
(2)動腦參與思維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發展思維、優化思維,確保學生思維到位,必須以“數學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全體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學生離開了實踐活動,思維就成了無源之水。思維到位,必須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思維的具體形象;思維到位,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機會,多留一點自主探究的時間,多提供一點表達思維的機會,使學生學會有根有據地想、有條有理地講,逐步掌握思維的策略。例如《十幾減幾》課中,學生經充分的操作思考得到計算“15-8”的方法,有①15-10+2=7;②15-5-3=7;③10-8+5=7;④15-1-1-1-1-1-1-1-1=7;⑤因為8+7=15,所以15-8=7……
(3)重視數學應用�! �
《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能夠依靠這些材料,應用數學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習《周長》之后,讓學生摸、測樹葉的周長、組合圖形的周長等,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既加深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同時又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性。還應設計出具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去探究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傊�,教師要以科學的教學思想為指導,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教師創造性的教學勞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創造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學生的素質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