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我有這樣一種感覺,在學校工作,只有當了班主任,才能真正體會到當教師的幸福,班主任的崗位是崇高的,職責是神圣的,但同時也是艱巨的、復雜的。班主任的勞動就如“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一樣,具有長期性、創造性。那么支撐班主任持之以恒地抓好班級管理的力量與方法的源泉在哪里呢?那是師愛!師愛是流淌在學生心田的甘泉。
一.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是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更是產生一切教育藝術、技巧和方法的基礎和前提。但教育方法不可能是純技術性,一切教育方法必須傾注愛心、灌注感情,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人非草木,喜怒哀樂人皆有之,然而班主任就應把握住自己和學生的情感進行工作,班主任的教育情感是伴隨著教育意識而出現的一種內心體驗,并且隨著教育意識和世界觀的發展而豐富起來。愛是人的一種積極的、高尚的情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就應該關心和熱愛學生,這也是教育智慧賴以生存的土壤。只有在關心熱愛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技巧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尤其重要,而愛是師生交流的橋梁。學生正在長知識、長身體的時候,人生觀、世界觀尚未成熟,每天都要從師生關系中學習待人處事的原則。學生從班主任的方行舉動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確實是用一顆赤誠之心以誠相待,他們才會向你敞開思想,向你講心里話,你才有可能摸清他們的思想脈胳。教師只有懷著關心熱愛的感情去接觸學生,才可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時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做到防微杜漸,從而把學生思想品德中的消極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皭廴苏�,人恒愛之”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得愛的滿足后,會加倍地尊敬和信任老師,而教師在這種愛的激勵下,也會加倍地愛護學生。這種師生之間的愛是相互反饋、循環往復、逐步提高的。
所以說,師愛是一切教育技巧和方法的源泉,是通往學生心靈的幽徑,更是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的不竭動力。
二.施愛,要有原則
1.愛要真誠,無心之愛,不能生情,不能有感。
我任班主任之初,班里有這樣一位學生,我對她可謂“恨之入骨”,因為她不但長相可惡,有一雙死魚般的眼睛,而且成績也很差,更重要的是她“糾集”了一批“死黨”,與我公開抗衡,使我威信掃地,班級管理一度陷入困境。我深知欲擺脫窘境,應“擒賦先擒王”,于是我對她軟硬兼施,一方面對她嚴加監督;另一方面盡量拉攏她,多表揚多鼓勵而事與愿違,她們的對抗反而更囂張。我感到十分迷惑,無奈之余,我單刀直入地與她進行了一次次談。我說:“我對你真是仁慈至盡了,該表揚的都表揚了,甚至不該表揚的也表揚了,給足了面子,你還有什么理由與我作對呢?”我得到的回答是:“我曉的,你對我都是假的,假惺惺的,你真正喜歡的是成績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