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讀詩歌
(一)配樂朗讀,感受詩歌語言美
1、反復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分小組交流朗讀效果
(2)推選優勝者在全班交流、朗讀比拼(可自選配樂),師生共同點評
(3)多媒體播放課文配樂朗讀,學生聽讀、跟讀
設計思想:這里留足時間讓學生朗讀,朗讀采用多種形式。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感受詩歌喜悅輕松的節奏和韻律,感知清新、明朗、歡快的詩歌語言,把握讀本詩的語氣和語調。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也采用多種方式,師評、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完成這個環節,學生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也初步感受了詩歌優美的語言。
2、問題思考:
詩中的“雨”留給你的是一個什么形象?
通過反復朗讀,你認為詩歌的語言美嗎?美在哪里?
設計思想:這兩個問題只要求學生談自己在朗讀后形成的初步印象。如第二個問題學生通過朗讀可能感受到語言美在活潑歡快、親切感人、充滿情趣等方面,談得不全面的可在后面環節的學習中補充。
(二)合作探究,體悟詩歌情感美
學生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1、詩歌題為《雨說》,雨到底說了哪些話?找出其中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詩句,反復吟詠,仔細體悟其中蘊含了詩人一種怎樣的情感?
2、詩人為什么會通過“雨”來傾訴自己的情感呢?
設計思想:這個環節主要設計兩個問題讓學生體悟詩歌的情感美。要求學生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仔細體會,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第一個環節學生已感受了“雨”溫柔、親切的愛的形象,所以能很容易地找出詩歌中體現詩人情感的句子。讓學生反復吟詠這些詩句,領悟詩歌所蘊含的美好情感:對中國兒童的真誠祝福,對中國未來的美好祝愿。第二個問題的探討讓學生掌握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更好地認識詩歌的語言美。若學生通過問題探究未能很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則可運用資料助讀法,在此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
(三)合作鑒賞,品味詩歌意境美
1、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詩節,與同學一起交流為什么喜歡它?
2、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配樂齊聲讀詩歌,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設計思想:品味詩歌意境有一定難度,因此我設計一個學生容易把握的問題引導學生品味。學生在談喜歡的原因時可能會談到詩節所表達的情感很美好、描繪的畫面很優美、詩節中某個句子用得很好,甚至某個詞語用得很貼切等等,學生暢所欲言后,教師順勢引導:同學們剛剛從詩歌描繪的畫面、表達的情感和作者的譴詞造句等方面來談,其實詩人正是用典雅的詞語、活潑的口語、優美的畫面來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感,營造詩歌優美的意境。這樣水到渠成,學生在談自己感受的過程中已經很好地品味了詩歌的意境,與詩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與詩歌意境相切合的具體可感的雨中圖景,讓學生如臨其境。
三、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幾幅意境優美的畫面,學生欣賞,挖掘畫面中美的因素,任選一幅用優美的語言把畫面中的美表現出來。(課內完成)
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