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走后不多時,林沖走進店來,故事情節往前發展。當李小二告知林沖事情的原委,二人核對來人相貌,證實來人其中一個確系陸謙,林沖始而“大驚”,繼而“大怒”。“大驚”是因為他始料不及,他已刺配滄州,本想忍辱求全,有朝一日回到東京,與家人團聚,這也為高俅等所不容;“大怒”是因為高俅等已害得他有家難歸,有國難投,現在又派人追到滄州害他,必欲置于死地。此時的林沖已不像在發配滄州途中甘受折磨,八十萬禁軍教頭任憑兩個押差在野豬林將自己連手帶腳和枷一起緊緊地捆在樹上眼睜睜地等死,他的思想中已爆發出反抗求生的火花,恨不得將仇敵骨肉剁為泥。他“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后蒼一地里去尋”。次日天明,“帶了刀,又去滄州城里城外,小街夾巷,團團尋了一日”。不過,“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復仇的火焰漸自減退。陸謙等人在李小二酒店一“閃”之后也消失得無蹤無影。矛盾沖突起而又伏,情節由張而弛。
3.林沖被換去看守大軍草料場時的態度和到達草料場后的內心自白,表現了他什么樣的思想狀況?
到了第六日,管營換林沖去看管大軍草料場。林沖雖也疑惑,“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然而他還是領命前往。這不能不說他還存有“只要沒事便好了”的僥幸心理,不過有了警惕,是帶了尖刀,提了花槍去的。表面上看一切似乎平靜下來,實際上“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一場精心策劃的殺人毒計正在暗中付諸實施,矛盾沖突將推向高潮。
林沖在風雪中同差撥來到草料場,接替老軍看管。這里草屋、草廳,四下里都是草堆,卻又離不開火,真令人擔心。面對破敗的草屋,林沖打算“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準備長久在此安身。為了御寒沽酒,途經古廟,他頂禮祝愿“神明庇佑”!待沽酒歸來,風雪已壓倒草屋,林沖揀了性命。他小心謹慎檢查火盆內火種,確認已被雪水浸滅了,只拽得一條絮被到古廟棲身。他掩上廟門,用大石頭將門靠住,放下槍,扯了被子蓋了半截下身,拿著酒葫蘆,就著懷中牛肉,慢慢地吃酒。他平靜地苦苦掙扎,只要有條生路,他就不放棄幻想。
4.火燒大軍草料場逼得林沖面對著什么樣的現實?他手刃仇人的行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意義?
高俅及其走狗陸謙等并不因林沖隱忍退讓、委曲求全而放過他。草料場起火了,“必必剝剝地爆響”。林沖“卻待開門來救火,只聽得外面有人說將話來”。在這漫天風雪的曠野,又值草料場無端起火,自然引起林沖的警惕。一門之隔,仇人相對。陸謙等得意忘形,表功邀賞,作了絕妙的自供,揭示出事情的真相;原來為了高衙內達到霸占林沖娘子的罪惡目的,他們火燒草料場,“四下草堆上點了十來個火把”,企圖燒死林沖;即使逃得性命,“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多么兇殘,多么歹毒,多么殘酷的現實!仇人給林沖上了難得的一課:生路絕了,幻想滅了。新仇舊恨如山崩似海嘯一齊激蕩心頭,他掇開大石,挺著花槍,拽開廟門,大喝一聲:“潑賊那里去!”在曠無人煙的山神廟前,在火光白雪的映照下,怒火中燒的林沖喊出“殺人可恕,情理難容”!他將仇人劈胸一提,丟翻在雪地,腳踏胸脯,扯開衣服,尖刀直刺心窩。這是何等的壯舉,又是何等的快事!這一行動標志林沖性格的徹底轉變。至此,空有一身本領而受制于小人的林沖,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終于站起來反抗,殺賊報仇,成為威風凜凜的英雄好漢。他“提了槍”,“投東去”,堅定地走上一條嶄新的路——農民革命的道路。故事情節在達到高潮后到此結束。
5.刻畫林沖性格的轉變具有什么社會意義?
提示:林沖性格的轉變,關鍵在于一個“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從林沖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兇殘、卑劣、陰險、狠毒。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雖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無路,憤然而起;至于廣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群眾,他們所遭受的迫害,他們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奮起反抗進行斗爭才是唯一出路。林沖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體現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六、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
●板書設計
逼上梁山
殺死陸謙
聽說陸謙到滄州 (奮起反抗)
(復仇怒火燃燒)
心下慢了
滄州遇舊 接管草料場
(善良安份) (隨遇而安,得過且過)
第二課時
一、賞析景物描寫
(一)溫故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里,便彌滿著青白的光。(魯迅《藥》)
渲染一種陰暗、凄清的氣氛。同時通過環境描寫反映時代的沉寂、肅殺。
◎微風早已停息;枯草支文直立,有如銅絲。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有如銅絲。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兩人站在枯草叢中,仰面看那烏鴉;也似的飛去了。(魯迅(藥))
烘托了環境的荒涼與陰冷,反襯人物的失望與茫然。
◎日歷的年底畢競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野咨某林氐耐碓浦虚g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聲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祝�!罚�
交代了祥林嫂生活的環境,是一個封建習俗根深蒂固的環境。整個的環境非常沉悶,令人窒息。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又隱約地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瞞珊,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祝福。(魯迅《祝�!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