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注釋:[1]綺筵,華美的筵席。 [2]琴瑟:比喻友情 [3]長河:指銀河
請賞析“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這一聯。
答案:“明月隱高樹”指高高的樹陰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長河沒曉天”指銀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寫出飲宴之長,時光催人離別,意境深沉,暗示難舍難分的心緒。這種以景襯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寫離情更加耐人尋味。
(詩意+意境+情感+手法)
或:“隱”字寫出高高的樹陰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沒”字寫出了銀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暗示飲宴之長,時光催人離別,表達難舍難分的心緒。精于煉字,以景襯情。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
(1)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么情感?最能體現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喜愛 憐 )
(2)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橫
意境 :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于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涵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慶全庵桃花 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記》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
(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