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
  • 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鍚嶈憲闃呰 绐楄竟鐨勫皬璞嗚眴鍦ㄧ嚎闃呰 銆婂彶璁般€嬪湪绾块槄璇讳笌缈昏瘧 鑰佷汉涓庢捣鍦ㄧ嚎闃呰 涓€冩暎鏂囬槄璇婚闆嗕笅杞� 涓€冭鏂囪瘯鍗蜂笅杞�
    銆婃湞鑺卞鎷俱€嬪湪绾块槄璇� 娴峰簳涓や竾閲屽湪绾块槄璇� 銆婇亾寰风粡銆嬪湪绾块槄璇� 鏈辫嚜娓呮暎鏂囬泦 2024涓€冧富棰橀槄璇�41鍒� 涓€冭鏂囧垎绫绘眹缂栦笅杞�
    首頁 > 中華文化 > 中國歷史

    十六國分國別簡介

    [移動版] 佚名

    后燕大體承襲前燕制度,除州郡縣治理的編戶之外,還有不隸郡縣而屬軍營的人口。后燕慕容氏以塢堡主為守宰,與漢族豪強大族合作,共同統治。慕容寶時核定士族舊籍,分辨清濁,尊重士族特權,大族勢力得以發展。他又下令校閱戶口,罷除軍營封蔭之戶,分屬郡縣,招致怨恨和反對。后燕原不采用胡漢分治政策,但慕容垂時已由太子寶領大單于,置留臺于龍城。慕容盛時曾立燕臺于龍城,以統諸部雜夷。慕容熙即位,將北燕臺改為大單于臺,置左右輔。后來在龍城實行了胡漢分治。

    后燕的南支——南燕后來被東晉大將劉裕所滅。

    后燕的北支——北燕在北魏破柔然之戰期間,曾經騷擾過北魏邊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于436年,領軍滅亡北燕。

    姓名 廟號 年號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西秦世系
    乞伏國仁 烈祖宣烈王 建義 385
    4
    隴西乞伏部鮮卑人,父乞伏司繁 其父為前秦符堅之鎮西將軍,385年司繁卒,國仁即位,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領秦河二州牧
    乞伏乾歸 高祖武元王 太初、更始 388
    25
    乞伏國仁之弟 乞伏國仁死后,群臣以其子年幼,乃推國仁弟乾歸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河南王,394年改稱秦王,遷都金城,再遷都苑川,412年為兄子乞伏公府所殺
    乞伏熾盤 太祖 永康、建弘 412
    17
    乞伏乾歸 乞伏公府殺乾歸,熾盤追殺公府而繼位,414年滅南涼,428年五月病死
    乞伏慕末
    永弘 428
    4
    熾盤第二子 431年降于夏王赫連定,被殺,西秦王
      西秦(公元385--400年,公元409--431年)十六國之一。隴西鮮卑族(一說屬貲虜)酋長乞伏國仁所建。都苑川(今甘肅榆中東北)。盛時有今甘肅西南部和青海一部。歷四主,共三十七年。

    昔有如弗斯、出連、叱盧三部,自漠北南出大陰山,遇一巨蟲于路,狀若神龜,大如陵阜,乃殺馬而祭之,祝曰:“若善神也,便開路;惡神也,遂塞不通�!倍矶灰�,乃有一小兒在焉。時又有乞伏部有老父無子者,請養為子,眾咸許之。老父欣然自以有所依憑,字之曰紇干。紇干者,夏言依倚也。年十歲,驍勇善騎射,彎弓五百斤。四部服其雄武,推為統主,號之曰乞伏可汗托鐸莫何。托鐸者,言非神非人之稱也。其后有佑鄰者,即乞伏國仁五世祖也。佑鄰死,子結權立,徙于牽屯。結權死,子利那立,利那死,弟祁埿立。祁埿死,利那子述延立。討鮮卑莫侯于苑川,大破之,降其眾二萬余落,固居苑川。述延死,子傉大寒立。會石勒滅劉曜,懼而遷于麥田無孤山。大寒死,子司繁立,始遷于度堅山。

    鮮卑乞伏氏在漢魏時自漠北南出大陰山,遷往隴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堅在位時,乞伏鮮卑酋長、國仁父乞伏司繁被命為鎮西將軍,鎮勇士川(今甘肅榆中東北)。司繁死,國仁代鎮。肥水之戰,苻堅敗亡,國仁招集 諸部,眾至十余萬。385年,國仁自稱大將軍、大單于、領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為都(在勇士川內,后即苑川郡城),史稱西秦。 388年六月國仁死,弟乾歸繼位,稱河南王,遷都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394年前秦主苻登敗死,乾歸盡有隴西之地,改稱秦王。400年遷都苑川。同年敗于姚興,遂降附后秦,為其屬國。407年乾歸被姚興留居長安,兩年后回到苑川,復稱秦王。412年乾歸死,子乞伏熾磐繼位,稱河南王,遷都臨夏。414年攻滅南涼,十月改稱秦王。428年六月熾磐死,子乞伏暮末繼位,政刑酷濫,民多叛亡;又屢為北涼主沮渠蒙遜所侵逼。430年暮末欲東趨上(今甘肅天水),歸附北魏,途中遭夏主赫連定阻擊,退保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431年一月夏軍攻圍南安,暮末出降,西秦亡。

    西秦王朝興盛時期,所轄面積從甘肅武威到天水、隴南及青海東部,共11州、30郡、48縣、二護軍�!�

    西秦的幾次遷都

    公元385年,乞伏國仁建立政權時,筑勇士城,為西秦第一個都城。

    公元388年,乞伏乾歸繼位后,將都城遷到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固城西)。

    公元395年,都城南景門倒塌。出于忌諱,乞伏乾歸又將西秦都城遷回苑川西城。

    公元400年,乞伏乾歸降于后秦姚興。

    公元409年,二月,乞伏乾歸自后秦返回苑川。七月,西秦復國,復都苑川。

    公元412年,乞伏熾磐繼位后,遷都枹罕(今臨夏)。直至西秦滅。

    西秦的統治者為鞏固和擴大其統治區域,連年與后秦、南涼、北涼、大夏等國進行戰爭,并將被征服地區的各族人民強制遷徙于其統治中心或軍事要地。

    姓名 廟號 年號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后涼世系
    呂光 太祖懿武皇帝 太安、麟嘉、龍飛 386 49 14 62 略陽氏族人,先世世為豪酋,父呂婆樓,佐命符堅,官至太尉 受符堅命,以太尉領兵攻略西域,降服三十余國,后聞符堅為姚萇所殺,于386年十月自稱使持節,侍中,中外大都督,涼州牧,酒泉公,建元太安,后改稱三河王,天王
    呂纂 靈皇帝 咸寧 399
    3
    呂光庶長子 399年,呂光立太子呂紹為天王,自號太上皇,呂光死,呂纂攻紹,紹自殺,纂即位
    呂隆
    神鼎 401
    3
    呂光弟,呂寶之子 401年,呂超殺呂纂,讓位于呂隆,隆即位,改元神鼎,為沮渠蒙遜與禿發傉擅所侵逼,于403年降于后秦,后涼亡
      后涼王朝是十六國時期略陽(今甘肅平涼地區莊浪縣)氐族人呂光建立的,呂光家族是西漢皇后呂雉的族人,同前秦國主苻堅是同族、同鄉。呂光的父親是前秦開國重臣呂婆樓。呂光青年時期修養的深沉、持重、喜怒不形于色。苻堅的謀士王猛感到呂光是個人才,能成大器,便把他推薦給苻堅,出任美陽(今陜西武功)縣令,后逐步被提拔為鷹揚將軍。呂光不負王猛和苻堅的厚望,他追隨苻堅南征北戰,在戰爭中大顯身手,贏得了前秦大臣的交口稱贊。357年,他從政盤江張平。370年滅前燕因功被封為都亭侯。380年,呂光因參與平定苻洛叛亂,被拜為驍騎將軍。382年9月,苻堅在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后,又想經營西域。于是,命呂光為特使持節、都督征討西域諸軍事、安西將軍、西域校尉。組成了一支由7萬步兵,5千騎兵,號稱10萬大軍的西征大軍,準備統一西域。呂光的西征大軍陣容強大,僅將軍一級的高級官員就有姜飛、彭晃、杜進、康盛等。另外,隴西、馮翊、武威、弘農等郡有名望的人物如:董方、郭抱、賈虔、楊穎等也作為助手參加了西征軍。383年1月,淝水之戰前,呂光告別苻堅,離開長安。苻豎的兒子苻宏握著呂光的手激動地說:“你的氣度非同一般,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好自為之吧”。在淝永之戰進行的同時,呂光也在西域地區鏖戰。

    西域一般指甘肅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和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董灘)以西,即今新疆地去。廣義的西域包括新疆以西,中亞細亞的廣大范圍。西域小國林立,西漢時號稱有36國。由于一些國家陸續分化,最多時達60多個國家。他們的國土狹小,建于綠洲之上,領土以王城為中心,以綠洲為邊界。西域諸國一般按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路線分為南北兩道。南道諸國由東到西有:樓蘭(鄯善)、婼羌、且末、小宛、精絕、戎盧、抒彌、于闐、渠勒、皮山、太平、西良、子合、莎車、烏牦、德若、蒲犁、枳中、竭左、渠沙、滿犁、依耐、榆令、無雷、桃槐、難兜、大月氏、罽賓等29國;北道諸國由西向東有:康居、大宛、休修、捐毒;天山南麓的有:疏勒、尉頭、溫宿、姑墨、龜茲、倉頭、鳥壘、渠犁、尉犁、焉耆、危須、山國、狐胡、車師前,天山北麓的有:烏孫、鳥貪、訾離、單恒、西且彌、劫國、卑陸、卑陸后、郁立師、車師后、車師后城長、蒲類后、移支、蒲類等32國。南北道共有61個小國家,實際上還有部分不明的國家沒有列入,上述國家除康居(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大宛(今塔吉克斯坦境內)、大月氏(今哈薩克斯坦境內)、難兜(今印度境內)、桃槐(今阿富汗境內)、休修(今塔吉克斯坦境內)在中國境外;烏孫(在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邊境)和無雷(今中國與塔吉克斯坦邊境)跨國界外,其余都在中國境內。一般稱西域36國指的是西漢前的情況,隨著歷史的發展,既有大國對小國的兼并,也有一些國家不斷分化,故以上所載的60多個國家并不是同時存在的。兩漢時期國家之間的兼并就已經開始,到魏晉南北朝時兼并加劇,到十六國后期呂光西征時,一般小國已不存在,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國了。隨著中原王朝的形勢與匈奴的干擾,西域諸國也叛服不定。

    焉耆國(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是西域北道的大國之一,坐落在天山中部的焉耆盆地中。三國時就已兼并了附近的尉犁、危須、渠犁、山國等國。西晉時,焉耆最為強大,蔥嶺(今新疆西南部)以東諸多小國都成了他的屬國。盛時疆域方圓四百里里,國內有九城,東漢時人口達五萬二千。呂光大軍到來之前,焉耆國王泥流見呂光來勢兇猛,便主動聯絡了一些小國王投降了呂光。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位于天山南麓,坐落在塔里木盆地之中,也是西域北道大國之一。龜茲盛產煤、銅、鐵、鉛、鋅等礦產,冶鐵業為西域諸國之冠,據稱可供36國之用。龜茲盛時北枕天山、南臨大漠、東抵鐵門與焉耆為鄰,西據姑墨與疏勒相連,相當于今新疆庫車、輪臺、沙雅、拜城、新和、阿克蘇六市、縣境,號稱東西千余里,南北六百里。人口在西漢時就達八萬多,是西域諸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龜茲王室姓白,也稱帛。呂光大軍到來后,龜茲國王白純很頑強,嚴兵把守城門,抵抗呂光。呂光也不示弱,在龜茲城南(今新疆沙雅縣羊達克沁木城)安營扎寨,準備打持久戰。半年后,白純熬不住了,花重金向龜茲西部的狐胡求救。狐胡深知唇亡齒寒的利害,便聯合了溫宿、尉頭等國的70多萬人馬營救龜茲(《晉書》說有眾70萬,其實當時各國的總人口也不過70萬)。這些小國都是游牧民族,士兵們個個都是騎馬射箭的高手,而且戰甲都非常堅硬,箭頭很難射進去。他們用皮繩結成套,騎在馬上套人幾乎百發百中。呂光的部下見了這些東西,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向呂光建議各個軍營按兵不動,以減少傷亡。呂光把敵人的戰術仔細地研究了一番后,對眾將說:“現在本來就敵眾我寡,如果各軍營再各自為戰,力量會更加分散,這不是制敵取勝的好辦法”。于是,他命令各軍營集中在一起,在騎兵的掩護下,用長鉤鉤取敵軍的繩套,這種方法很見效,輕易就把龜茲聯軍打垮了,龜茲國王棄城逃跑。經過一年多的征戰,呂光統一了西域全境。385年3月,呂光用兩萬匹駱駝馱著一千多種珍奇的西域貨物,帶著一萬多匹西域駿馬撤離了西域。這時,苻堅已在淝水之戰中慘敗,中國北方又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

    呂光勝利班師的消息傳到了涼州高昌郡太守楊翰那里,楊翰估計呂光會趁中原大亂之機奪取涼州自立,便向涼州刺史梁熙建議說:“呂光剛剛擊破西域,兵力強大,銳氣正盛,他聽到中原大亂,定會別有所圖。河西之地,方圓百里,帶甲士卒十萬之眾,涼州足以自保,若呂光越過流沙(今甘肅玉門關以西至新疆羅布泊之間的沙漠地區,俗稱白龍堆)地帶,其勢力很難阻擋。高昌谷口(今新疆吐魯番市西北十公里雅爾乃孜溝村的交河故城)為險要關隘,應以兵戍守,控制水源,則可置呂光于饑渴之絕境,為我所制。如果認為高昌谷口太遠,守住伊吾關(今新疆哈密市西六十公里的四堡)也行。一旦呂光越過這個關口,就是有張良的計謀也無濟于事了”�?h令張統也認為呂光才智過人,擁有思歸之士,他乘勝利的軍威,其鋒銳勢必難以阻擋,建議梁熙擁立苻堅的堂弟、380年在龍城反叛、現居涼州的苻洛為帝,以借助皇室的威望,制服呂光。梁熙目光短淺,根本看不到呂光東進回朝會侵害自己的利益,怎么也不聽楊翰等人的勸告。這時的呂光也知道了淝水之戰苻堅慘敗,中原大亂的消息,離開西域回到那里,呂光心里沒底。而正在這時又聽到楊翰對梁熙的建議,所以也不敢貿然前進。將軍杜進分析了形勢后對呂光說:“梁熙機靈不足,文雅有余,他不會采納楊翰的建議,不值得憂慮。我們現在應當趁他們意見還沒統一的時候,快速前進,奪取涼州,站穩腳跟以后再作打算。如果進而不捷,我甘受過言之誅”。呂光也考慮到,苻堅在淝水戰役中失敗,反秦政權紛涌而起,長安尚不知能否幸存下來,就是回到關中也沒有用武之地,奪取涼州也不失為一條好的出路。于是,呂光采納了杜進的建議,下令向高昌進軍。途中,敦煌太守姚靜,晉昌太守(今甘肅定西)李純舉郡投降了呂光。兵至高昌,楊翰也舉郡投降。當呂光大軍東進至玉門關時,梁熙才如夢初醒,下書責備呂光不該擅自回軍,并令其子楊胤為鷹揚將軍,與振威將軍姚皓,別駕衛翰帶兵五萬到酒泉去阻擊呂光。呂光以牙還牙,也回書梁熙,反責他不赴國難,反而以重兵阻止勝利之師回歸,并同時命杜進、彭晃、姜飛為前鋒,率軍與梁胤交戰于安彌(今甘肅酒泉),大敗梁胤并將其活捉,附近的胡夷部族也紛紛投降了呂光。武威太守彭洛見大勢已去,抓住梁熙,投降了目光。呂光殺了梁熙,率軍進入姑藏城。385年9月,呂光自稱涼州刺史、護羌校尉。

    涼州地處邊陲,消息十分閉塞。386年9月,苻堅被殺的消息才傳到涼州,呂光聽到噩耗,如喪考妣,悲痛欲絕,他命令所有涼州人都為苻堅披麻戴孝。一個月后,呂光宣布改元太安,自稱涼州牧、酒泉公。但是,呂光的日子并不好過。就在他10月宣布改元的時候,就遭到了比他早八個月于386年2月在陽塢(今甘肅武威城西)建元鳳量,自稱涼王、原前涼國主張天錫兒子張大豫和長水校尉王穆的攻擊;12月,呂光的西平(今青海西寧市)太守康寧也自稱匈奴王,反叛了呂光。最使呂光傷心和惱火的還是與呂光同甘苦共患難得張掖太守彭晃與大將徐昊,他們也與康寧勾結起來,反叛呂光。于是,呂光決定趁他們三股力量還沒有緊密協同之前,率領三萬騎兵親自前往征討。387年7月,呂光在臨洮一舉擊敗張大豫。張大豫逃到廣武(今甘肅永登)后,被廣武人所擒,送交呂光被殺。12月,呂光進軍張掖,經過二十天的激戰,攻克張掖城,彭晃被殺。接著,呂光又趁王穆攻擊敦煌之際,率領兩萬騎兵攻取了酒泉。隨后,率軍前往涼興(今甘肅安西)截擊王穆,王穆引軍東退,途中部眾潰散,王穆單騎逃走,在骍馬被骍馬令郭文所殺。至此,涼州全部,河西大部地區均為呂光所有。389年2月,呂光自稱三河(指黃河、湟河、賜支河,源頭都在青海省境內)王,改元麟嘉,設置百官,立妻子石氏為王妃,石氏所生之子呂紹為太子。為了向東方和南方擴展,392年,呂光派弟弟、右將軍呂寶率軍攻打金城(今甘肅蘭州)的乞伏乾歸,呂寶失敗,一萬多人被殺。呂光隨即又派兒子、虎資中郎將昌纂攻擊南羌的彭奚念,但呂纂也兵敗而歸。呂光見兩戰皆敗,便親自率軍至袍罕(今甘肅臨夏),將彭奚念打敗,彭奚念南逃,呂光占據了袍罕。這樣,呂光的疆域除全部西域、涼州之外,東西推進至跳水林(今甘肅洮河)岸邊和金城以西地區。395年7月,呂光率十萬大軍進攻西秦,西秦國主乞伏乾歸在左輔密貴周、左衛將軍莫者羝的勸說下投降了呂光,并把兒子敕勃作為人質留在西平。396年6月,呂光升號為天王,建國號為大涼,改年號龍飛,史稱后涼。后涼這時達到全盛時期,統治疆域同前涼略同。

    397年正月,呂光因西秦國王乞伏乾歸出爾反爾,數度叛離,決定派兵消滅它。呂光派他的兒子太原公呂篡攻打金城,弟弟天水公呂延率大將、西平太守沮渠羅仇、沮渠曲粥等攻打臨洮、武始、河關,西秦大為震驚。乞伏乾歸作戰不利,于是便命人反間呂延,詐稱:“乾歸兵敗,逃往成紀(今甘肅靜寧)”。呂延信以為真,率領輕騎直追,司馬耿雅勸阻說:“乞伏乾歸勇略過人,不會望風而逃。以前,他戰敗王廣、楊定都是詭稱自己兵敗。這次傳達消息的人,臉色不定,難免有詐。應全軍一起推進,步騎相接,待全軍到齊,在行進攻,必然成功”。但呂延不聽勸阻,麻痹輕敵,率軍前進,乞伏乾歸伏擊呂延,將其斬首,涼軍戰敗,司馬耿雅和將軍姜顯率軍退回袍罕。呂光見自己的精銳兵敗,呂延被殺,埋怨沮渠羅仇、沮渠曲粥護衛不利,將二人斬首。四月,沮渠羅仇的侄子沮渠蒙遜以安葬叔父為名在家鄉臨松(今甘肅民樂縣)起兵反涼,一旬之間,聚眾萬人,屯兵于金山。呂光派呂篡進剿,雙方激戰于忽谷,沮渠蒙遜兵敗逃入山中。沮渠蒙遜的堂兄沮渠男成,時任呂光的晉昌守將,聽到沮渠蒙遜起兵的消息,也起兵響應,他聚眾數千人,屯于樂涫(今甘肅高臺縣)。酒泉太守壘澄討伐男成,兵敗被殺。之后,男成與蒙遜共同推舉建康(今甘肅高臺)太守段業為大都督、涼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璽。段業以男成為輔國將軍,蒙遜為鎮西將軍。呂光又派呂篡去討伐,段業緊閉城門,呂篡久攻不下。8月,呂光的散騎常侍、太常郭黁見呂光年老多病,太子呂紹昏庸無能,而太原公呂篡又十分兇悍,一旦呂光死去,朝中必然大亂。自己身居機要大臣多年,難免被害。于是便聯合尚書仆射王詳、推舉田胡王乞基為君主,占據姑臧城東苑,并抓住呂光的八個孫子作為人質,起兵反涼。呂光又派呂篡去討伐郭黁。這時呂篡正在圍攻樂涫,接到命令后準備撤離樂涫,眾將勸呂纂說:“如果大軍離開樂涫,段業必然會帶領軍隊跟在我們后面,伺機向我們進攻,不如我們悄悄離開這里”。呂纂認為,段業沒有雄才大略,只能依靠堅城防守。如果我們暗中離擊,正好助長了他的氣焰,不如公開威嚇他之后。堂堂正正而走。于是派使者告訴段業說:“郭黁反叛,我現在回姑臧。你如果敢決一勝負,望早些出城作戰”。段業果然沒敢出兵。

    呂篡與西安太守石元良共同進攻郭黁,郭黁大敗,呂竄進入姑臧城。郭黁為解其戰敗的仇恨,將呂光的八個孫子殺死解尸,喝血盟誓。此時,涼州人張捷,宋生等聚眾三干多人在休屠城(今甘肅武威北30公里民勤縣的三岔堡)起兵反涼,郭黁又與他們共推后將軍楊軌為盟主,聯合擊涼。楊軌自稱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不久,呂纂擊敗郭黁的將軍王裴于城西,郭軍兵勢漸衰,郭遣使向南涼國王禿發烏孤求救。9月,禿發烏孤令其弟、驃騎將軍禿發利鹿孤率—千騎兵救援。398年2月,楊軌也派其西平相郭緯率步騎兵2萬支援郭黁。楊軌軍進至姑臧城北扎營,準備攻擊姑臧。4月,呂篡軍襲擊楊軌,郭黁前來救援,呂纂兵敗退走。此時,在樂涫的段業則攻取了后涼的西郡(今甘肅永昌),于是,涼州的晉昌(今甘肅安西)太守王德,敦煌太守孟敏,都舉郡投降了段業。楊軌自恃自己人多士眾,欲與呂光決戰。6月,楊軌兵敗,投降了王乞基。郭黁聽說楊軌敗逃,也投降西秦,后涼將軍呂弘,放棄張掖,率軍東走,段業進入張掖城后欲追擊呂弘,沮渠蒙遜勸阻他說:“歸師勿遏,窮寇勿追,此兵家之忌呀”。段業不聽,結果大白而回。399年12月,年老多病的呂光因為屢次失敗而惱怒,病情加重,呂光覺得沒有復原的希望,便將太子呂紹立為天王,他自稱太上皇。呂光告誡呂紹說:“現在國家處于多難時期,南涼禿發烏孤,西秦乞伏乾歸,北涼段業都想伺機吞并我們。我死之后,你讓呂纂統帥六軍,呂弘管理朝政,你自己無為而治,這樣也許會渡過難關。如果你們互相猜忌,禍起蕭墻,你們都會很快完蛋”。呂光又對呂篡、呂弘說;“呂紹并不是一塊撥亂救世的材料,只因為他是嫡長子才讓他當天王�,F在我們內外交困,你們兄弟更應當和睦相處,如果你們自起干戈,大禍馬上就會降到你們頭上”。呂篡、呂弘哭著說,“不敢”。呂光又拉著呂纂的手說:“你性格粗暴,很讓我擔心,你要好好輔佐呂紹,不要聽信任何讒言”。當天,呂光死去,時年63歲。

    呂光死后,呂紹即位。呂篡被命為太尉,呂弘被命為司徒,共同輔佐呂紹。呂篡英勇善戰,后涼每次遇到危難,都是他出面轉危為安,現呂篡位高權重,呂紹怕被他所害,幾次想把王位讓給他,但呂篡不受。呂紹的堂弟呂超也看出呂篡權重,怕傷及呂紹,勸呂紹除掉呂纂,呂紹不聽。呂弘是呂光的庶子,起初欲立他為世子,后來知道呂紹在仇池,才改封呂弘為常山公,故呂弘懷恨在心,勸呂篡攻殺呂紹。呂纂聽從了呂弘的建議,在呂紹繼位后的第五天晚上,率兵攻打廣廈門,逼迫呂紹自殺了。隨后,呂篡登上謙光殿,即天王位,改元咸寧。呂弘為后涼立下過汗馬功勞,這次為呂篡篡位又立下大功,但呂纂還是對他不相信,改封他為番樂公(今甘肅永昌),呂弘一氣之下在東苑起兵反對呂纂。呂篡派焦辨攻打呂弘,呂弘敗后逃往廣固。400年3月,呂弘被捉回姑臧,呂纂讓大力土康龍將他殺死。呂弘死后,呂篡自感內部已經安定,便于6月出兵南涼,不料被禿發傉檀在三堆打得屁滾尿流,狼狽逃跑。呂篡失敗后窩了一肚子火,又去襲擊北涼的張掖和建康。結果,被禿發傉檀率兩萬騎兵乘機偷襲姑臧,多虧隴西公呂緯率軍死戰,才保住了京師,呂纂只好含恨退兵�;氐焦藐�,呂篡好像變了一個人,天天喝得酩酊大醉,有時醉后打獵摔到山谷中。太常楊穎經常勸諫,呂篡當時答應以后改正,但事后仍然我行我素。401年2月,呂篡的堂兄呂超擅自出兵西秦乞伏熾磐,乞伏熾磐向呂纂告狀。呂篡命呂超速回京師,一見到呂超,呂篡就破口大罵:“你依仗你的弟兄們武功高超,就不聽我的命令,我恨不得一刀殺了你”!呂篡實際并沒有殺害呂超之意,只是想嚇唬他一下而已,所以,仍讓他參加午宴。雖然如此,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呂超非�?謶�,傍晚時,呂篡帶著呂超等人在禁中游玩,走到琨華堂東閣時,車子無法通過,呂篡的衛兵將劍放在墻邊推車,呂超眼疾手快,拿起劍向呂纂刺去,呂纂當即死亡。呂篡死后,呂超擁立自己的哥哥呂隆為天王,改元神鼎。為了報答呂超的擁立之功,呂隆授呂朝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司隸校尉兼錄尚書事,并加輔國大將軍之號,封安定公。

    呂隆為了建立自己的威名,但凡豪望、名流,乃至宗親大臣不順己者,全部殺掉,結果使得后涼朝廷內外人人自危,生產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生活更是無法維持,姑臧城內出現了人吃人的悲慘景象,10多萬人活活餓死,生存下來的人要求到城外活命,呂隆怕引起連鎖反應,坑殺了幾百人。此時,魏興(今陜西安康)人焦郎派遣使者向后秦的隴西王姚碩德建議說:“呂氏自呂光死后,兄弟互相殘殺,朝綱混亂,暴虐無度,百姓饑困,死亡大半,應乘其互相篡權攻殺之時,向其進攻,必定成功”。姚碩德向后秦國主姚興請示后,率領步騎6萬向后涼進擊,當時投降后秦的乞伏乾歸也率7千騎兵跟隨出征。401年7月,姚碩德從金城渡過黃河,直趨廣武(今甘肅永登)。南涼的河西王禿發利鹿孤將廣武的守軍收縮到城內,以避秦軍的鋒芒,秦軍順利地進至姑臧。呂隆派輔國大將軍呂超,龍驤將軍呂邈率軍迎敵。后涼戰敗,呂邈被殺,10000萬多人被后秦軍斬殺,呂隆據城固守。后涼巴西公呂倫見后秦軍隊無法阻擋,率東苑25000兵眾向后秦投降。9月,呂隆派使者出城向姚碩德投降。后秦主姚興命其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建康公,繼續鎮守姑臧。不久,呂隆又重整軍備,與南涼的禿發傉檀和北涼的沮渠蒙遜互相攻殺。

    姓名 廟號 年號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南涼世系
    拓跋烏孤 烈祖
    武王
    太初 397
    3
    河西鮮卑族人,拓跋氏為鮮卑族拓跋部之一支 傳說拓跋氏先人壽闐生于被中,鮮卑語謂被為“禿發”,遂以為氏,傳至烏孤,始強大,于397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平西王,建元太初,都于廉川堡,后墜馬死
    拓跋利鹿孤 康王 建和 400
    3
    烏孤之弟 烏孤死,利鹿孤即位,改稱河西王
    拓跋傉檀 景王 弘昌、嘉定 402 38 13 51 利鹿孤之弟 利鹿孤死,嗣位,遷都于樂都,改稱涼王,414年七月,西秦乞伏熾盤攻陷離都,傉檀降,西涼亡
      十六國之一。河西鮮卑族禿發烏孤所建。都樂都(今屬青海),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和寧夏一部。歷三主,共十八年。 禿發即“拓跋”的異譯。漢魏之際,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長統率,從塞北遷到河西,被稱為河西鮮卑。在此居住約兩個世紀,部眾漸盛,除畜牧業外,兼事農業。至禿發烏孤時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為中心,勢力不斷發展。初附于后涼呂光,397年烏孤與后涼決裂,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史稱南涼。次年改稱武威王,399年遷都于樂都。八月烏孤死,弟利鹿孤繼立,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寧)。401年改稱河西王。402年利鹿孤死,弟□檀繼位,改稱涼王,又遷回樂都。404年因后秦強盛,禿發□檀向姚興稱臣。姚興滅后涼,因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不便控制,乃署□檀為涼州刺史,入鎮姑臧。408年,□檀與姚興決裂,復稱涼王。從此為與鄰國爭奪河西走廊領導權而連年征戰。先是夏出兵侵犯南涼北邊,殺掠人畜,□檀追擊敗歸,南涼受到致命打擊。后如檀率五萬騎兵攻打北涼,又大敗而歸。只得放棄姑臧,于410年遷還樂都。北涼既得姑臧,又數次進圍樂都。南涼農牧業生產無法正常進行,連年不收,上下饑弊。414 年如檀鋌而走險,率七千騎西掠吐谷渾乙弗部,西秦乘機襲取樂都。七月,□檀降于西秦,南涼亡。南涼的統治者窮兵黷武,不斷與四周諸國作戰,借以擄掠人口和財富;并將被征服地區的各族人民強制遷徙到其統治中心和軍事要鎮。利鹿孤時,雖曾設立學校以教胡、漢大臣子弟,但收效甚微,取士拔才,必以弓馬為先。

    姓名 廟號 年號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南燕世系
    慕容德 世宗獻武皇帝 燕平、建平 398 63 8 70 昌黎棘城人,鮮卑族,前燕主慕容璜之少子,后燕主慕容垂之弟 前燕時被封為梁公,范陽王,后燕時封范陽王,北魏陷后燕都城中山后,慕容德率眾至鄴,又遷滑臺,398年稱王,400年遷廣固,稱帝,405年病死
    慕容超
    太上 405 21 6 26 慕容德之兄,北海王慕容納之子 慕容德立為太子,德死,嗣位,410年為東晉劉裕所敗,俘送于建康而殺之,南燕亡

    中國十六國之一。鮮卑族慕容德所建。都廣固(今山東益都)。盛時有今山東及河南的一部分。后燕慕容寶在位時,叔父慕容德鎮守鄴城。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寶北奔龍城(今遼寧朝陽)。十月,北魏破中山,后燕被截為兩部分。德以魏將來攻,鄴城難保,于398年率戶4萬南徙滑臺(今河南滑縣東),自稱燕王,史稱南燕。399年滑臺為北魏攻占,德率眾向東,攻取青、兗,入據廣固。400年德改稱皇帝。405年,德病死,兄子慕容超嗣位。超好游獵,委政寵幸,誅殺功臣,賦役繁多,百姓患苦。409年東晉劉裕率師北伐,次年二月攻下廣固,超被俘斬,南燕亡。

    南燕建國之初,鮮卑貴族即與漢族士大夫合作,共同統治。慕容德稱帝,下詔承認舊士族特權;又建立學官,選公卿以下及二品士門子弟入太學,本地大族勢力得以保存和發展。由于鮮卑貴族和漢族大姓競相蔭庇人口,形成“百室合戶”、“千丁共籍”的局面,嚴重影響國家的賦役征發。德下令檢括戶口,出蔭戶5.8萬。還立鐵冶,置鹽官,以增加國庫收入。

    晉義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東晉中軍將軍劉裕率軍攻克燕都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滅亡南燕的著名戰爭。

    義熙五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宮廷樂師不夠,欲對東晉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輕啟邊釁,進擊東晉宿豫(今江蘇宿遷東南),掠走百姓2500人。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于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師溯淮水入泅水。

    五月,進抵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留船艦、輜重,改由陸路進至瑯邪(今山東臨沂北)。為防南燕以奇兵斷其后,所過皆筑城壘,留兵防守。南燕鮮卑人恃勇輕敵,對晉軍進入其境不以為慮。慕容超沒有采納征虜將軍公孫五樓“憑據大峴山(今山東沂山)之險,使晉軍不能深入”或“堅壁清野”、“斷晉糧道”之良策。

    六月,劉裕未遇抵抗,過莒縣(今屬山東),越大峴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孫五樓、賀賴盧及左將軍段暉等,率步、騎兵5萬進據臨朐(今屬山東)。慕容超得知晉兵已過大峴山,自率步騎4萬繼后。燕軍至臨朐,慕容超派公孫五樓率騎前出,控制臨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東彌河)。與晉軍前鋒孟龍符遭遇,公孫五樓戰敗退走。劉裕以戰車4000輛分左右翼,兵、車相間,騎兵在后,向前推進。晉軍進抵臨朐南,慕容超派精騎前后夾擊。兩軍力戰,勝負未決,劉裕采納參軍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諮議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軍繞至燕軍之后,乘虛攻克臨朐。慕容超單騎逃往城南左將軍段暉營中。劉�?v兵追擊,大敗燕軍,段暉等十余將被斬。慕容超逃還廣固。劉裕乘勝追擊北上,攻克廣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內城。劉裕筑圍困之,招降納叛,爭取民心,并就地取糧養戰。慕容超被困于廣固內城,先后遣尚書郎張鋼、尚書令韓范,馳往后秦求援。

    七月,后秦主姚興派衛將軍姚強率步、騎兵l萬,與洛陽(河南洛陽東北)守將姚紹匯合,統兵共救南燕。并遣使向劉裕宣稱,后秦以10萬兵屯洛陽,若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劉裕識破姚興虛張聲勢,不為所動。不久,姚興被夏主劉勃勃擊敗于貳城(今陜西黃陵西北),遂令姚強撤周長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于廣固,不見后秦援兵,欲割大峴山以南與東晉為條件,稱藩于東晉,劉裕不允。南燕大臣張華、封愷、封融及尚書張俊相繼降晉。

    九月,劉裕截獲為借兵去后秦的韓范,使其繞城而行,以示后秦救兵無望,城內南燕守軍驚恐。十月,燕臣張綱被俘,晉軍制成飛樓、沖車等各種攻城器具,加強攻防能力。

    鍏ㄥ浗涓€冭鏂囪瘯鍗�鍒嗙被姹囩紪
    鍗庤缃戜笓娉ㄨ鏂囧涔�19骞达紒璇锋敹钘忔垜浠互鍏嶅け鑱旓紒
    隨機推薦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国产|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精品视频|色综合天天天天综合狠狠爱|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3d
    <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