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酷愛讀書
毛澤東讀書成癖�;及變日弦院�,他的視力極弱,只能用放大鏡一點點地看大字本書(特地為他印刷的),或由工作人員讀給他聽。垂暮之年,身心交瘁,視力減退。但仍然手不釋卷。
在1975年,眼睛作手術后,視力有所恢復,他又大量讀書,有時竟然一天讀上十幾個小時;甚至躺在床上量血壓時,仍然手不釋卷。
據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1976年9月8日,毛澤東已進入彌留之際,醫生不斷搶救,他反復陷入昏迷狀態。即使如此,每當他清醒過來時,他還是要書看。他講要一本書,但他語言含糊、聲音微弱,連最能聽懂他的話的秘書也不明白他說的是什么……
直到臨終前一天他仍看文件、讀書11次,共2小時50分鐘。
《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反復讀
四千萬字的《二十四史》,他從頭到尾讀過,有些篇不只讀一遍。還作了許多圈點、勾畫和批注。
他說,研究中國歷史,“必須扎扎實實地把《二十四史》學好”,“不僅《二十四史》,稗官野史也要讀”。
毛澤東對《資治通鑒》非常重視,曾委托范文瀾、吳晗組織校點《資治通鑒》。他對吳晗說:“《資治通鑒》這本書寫得好,盡管立場觀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治亂本末畢俱。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借以熟悉歷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毙|c本出版后,毛澤東在日理萬機之余,反復閱讀,作了批注、許多標記和圈點。
毛澤東晚年,床頭總是放著一部《資治通鑒》。有時候一看好幾個小時。他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小孟,這部書他看了“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喲�!�
毛澤東說:“這本書里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它要幫助統治階級統治,靠什么?能靠做詩寫文章去統治?古人云,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說少了,光靠秀才,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喲。為什么?因為秀才有個通病,一是說得多,做得少,向來是君子動口不動手;二是秀才誰也看不起誰,文人相輕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焚書坑儒,以為就可以天下太平了……結果是‘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悇�、吳廣、劉邦、項羽這些文化不高的人,帶頭造反了�!�
毛澤東又說:“可是沒秀才也不行。秀才讀書多,見識廣,可以出謀劃策,幫助取天下、治國家。歷代明君……都不能離開秀才啊�!睉驯е@樣的指導思想,《資治通鑒》幾乎陪伴了毛澤東的一生。
垂暮之年嗜讀古書
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按毛澤東的要求,校注印刷了古代歷史文獻共86篇,包括史傳、政論、辭賦、詩詞、散曲等體裁。由于版本字體較大(最大的達36磅長宋字體),稱為“大字本”。
這是按毛澤東的意圖,專門印制的。這些大字本選注了《晉書》、《舊唐書》、《三國志》、《史記》、《舊五代史》中的一些篇目;以及《商君書》、《韓非子》、《荀子》;屈原的《天問》、柳宗元的《天對》;晁錯、劉禹錫、王安石、李贄、王夫子等人的著作;庚信、江淹、白居易、王安石、陸游、辛棄疾、蔣捷、湯顯祖等人的辭賦、詩詞曲等。從中可以看到毛澤東在生命最后4年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以及他黃昏歲月復雜的心態。
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亡身)后,毛澤東布置校注印刷了《晉書》中的謝安、謝玄、桓伊、劉牢之傳,反思事件發生后的時局;他還布置校注印刷了屈原的《天問》、柳宗元的《天對》。
1974年3月,毛澤東又布置校注印刷了一批“評法、批儒”的大字本。席卷全國的“儒法斗爭”鬧劇從此揭幕,目的是借宣傳“法家堅持變革和儒家反對變革”來維護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1974年5月,毛澤東布置注釋了庾信的《枯樹賦》、謝莊的《月斌》、謝惠連的《雪賦》、江淹的《別賦》、《恨賦》。這時毛澤東面對政治與社會、理想與現實、壯志與暮年,造成錯綜復雜的心態,使他不得不從中國古典辭賦詩詞中尋求撫慰了。
兩件大事、恩怨相爾汝
毛澤東晚年曾說:他一生干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打敗蔣介石,一件是文化大革命。
他從來不承認文化大革命搞錯了,對一切否認文化大革命的言論和行動,他都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傲沂磕耗�,壯心不己”(曹操詩),卻又疾病纏身,無法動筆的情況下,他只能把萬種情思寄托于古典詩詞�! �1975年4月,周恩來病情惡化,毛澤東布置校注印刷宋代張元干的《賀新郎》詞:“……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泵珴蓶|把這首詞最后兩句改為“君且去,不須顧�!彼呀浺庾R到周恩來病情的嚴重性。這首詞寄托著他同這位相處幾十年、對自己無限忠誠、處理國事須臾不能離,然而在思想上又不能完全一致的老戰友的復雜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