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逃難
晉獻公的長子重耳,四十三歲那年,因驪姬陷害,被武士勃抵追趕到蒲城,砍了一只袖子,逃到狄國(在今陜西渭水一帶)。當時跟隨他逃難的,還有晉國的一幫文人武將,較有名的是狐毛、狐偃、趙衰、魏仇、狐射姑、顛頡、介于推、先軫等人。
狄國是個小國家,國君熱情好客,聽說晉國公子重耳和一幫有名望的人到了,特意用厚禮接待,把這一伙“難民”安排得舒舒適適,狄君還把征服咎如(赤狄別名,隗姓)時,收納的兩個漂亮女子嫁給他們,小的叫季隗,嫁給了重耳,生下兩個兒子,取名伯鰷、叔劉。大的叫叔隗,嫁給了趙衰,生了個兒子取名趙盾。他們找下這個好靠山,一住就是十二年。那時,重耳覺得自己已經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哪里還有出頭的日子呢?
就在第十二個年頭,狐毛、狐偃兄弟收到重爾的舅父、狐氏兄弟的父親狐突寫來信,上面說,晉惠公從秦國回到晉國后,立即下令,把韓原沒有救駕的慶鄭斬首,他又把寵臣隙芮叫到身邊,認為重耳在外面籠絡諸侯,遲早是晉國的禍害,不如趁早把他們除掉,邵芮推薦勃抵除掉重耳。
于是,惠公便把勃提召來,賞以重金,并答應說,殺死重耳后,還可給他個大官做。
重耳把這事給人們一說,大伙都勸他快快離開狄國。
狐偃、趙衰說:“現在天下數齊國最強,各國諸侯紛紛依附,還是去投奔齊桓公吧!”
重耳回到家里對夫人季隗說:“晉國來人要殺我,我在這里已經呆不下去了,你跟孩子們可要好好保重,如果我二十五年后還回不來,你就不必等我了�!�
季隗哭泣著說:“男子漢志在四方,何況你是晉國的公子,就放心走吧,什么二十五年,那時我都成老太婆了,還改嫁什么……”
重爾一行上路不久,掌管盤纏行李的頭須就一個人偷偷溜了。
重耳要去齊國,先得經過衛國,他們沒盤纏,一路上吃盡了苦頭,走了幾天,才來到衛國。守城門的人問他們是哪里來的,趙衰說:“車上坐的是晉國公子重耳,要到齊國,請開門借個道兒�!�
守關士兵聽說是晉公子重耳,便飛馬快報衛君,衛文公固嫌當年衛國修建國都時,晉國沒肯幫忙,又聽說重耳是逃難來的,所以不肯開關計路。守門的士兵說:“我們國君不知道重耳是什么人,請你們往別處去吧�!�
魏仇怒道:“衛毀(衛國國君)真是個小人,等著瞧吧!”
趙哀嘆息道:“蛟龍失水,還比不上蚯蚓呢。我們就咽下這口氣吧�!�
這幫“難民”,只好兜了個大圈兒繞過關去。
這一天,他們餓著肚子走到中午,來到一個叫五鹿(在今河南濮陽東北)的地方。他們看見一群農夫正蹲在地邊吃午飯,重耳讓狐偃跟他們要點。農夫們說:“我們哪有多余的給你們吃呀?”
狐偃說:“不給飯吃,就把碗借給用一下好嗎?”
一個農夫說:“倒是怪可憐的�!闭f著他就捧過一塊土坷垃來,笑著說;“吃這個吧!”
魏仇大怒,揮拳就要打,狐偃趕忙拉住魏仇,并且接過那塊土坷垃來,露出笑臉說:“公子啊,這可是個吉祥的兆頭。咱們弄點糧食還不容易嘛,要想占領土地,可就難了,老伯把這土給我們,還不是上天賜給我們土地嘛!快快拜受才是�!�
重耳聽了這番話語,便拜領了這塊土坷垃。
沒有要到飯吃,重爾幾乎餓昏,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做了一罐肉湯,重耳吃完后,大家又繼續逃難。這就是介子推股啖君的故事。
就這樣,重耳一行饑一頓,飽一頓地總算到了齊同。當時,齊桓公正在籠絡各路諸侯,建立霸業,重耳是個挺有名望的人物,齊桓公就派大臣到關外迎接,又人擺酒席給他們接風,還把一個名叫齊姜的遠房侄女嫁給了他,并撥給他們二十多輛車馬,派專人接待。這幫‘難民”有吃有住,就象在狄國一樣,又過上了安安穩穩的好生活。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年,齊桓公病死后,齊國眾公子爭位不休,國內發生了混亂。狐偃、趙衰等人感到住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就打算到宋國去。
可是重耳卻滿足于現在這種安逸的生活,不愿再四處流離顛沛。
于是,狐偃、趙衰叫了幾個人,在一棵老桑樹下,商量讓重耳離開齊國的辦法,卻被幾個采桑葉的侍女聽到了,她們回去就告訴了齊姜,齊姜雖然也舍不得和重耳分開,但一想,總不能讓晉國公子無所作為呀,于是暗暗下了決心,準備送他回國,便和狐偃等人一塊想了個辦法。
一天晚上,齊姜設宴,乘機把重耳灌醉,叫來魏仇、顛頡把重耳抬到車上,然后朝宋國(在今河南省商丘)走去。
走了幾十里后,重耳被顛簸醒了,發現自己躺在車上,才知道是上當受騙了,他跳下車來見人就打,狐偃、趙衰好說歹說,總算使他回心轉意,繼續趕路。
走了幾天,到了曹國(在山東省定陶縣西北)。曹國國君曹共公,見重耳等一幫“難民”來投,便有些討厭,曹大夫僖負羈說:“晉公子名聞天下,重瞳駢脅(肋骨連在一起)。不同尋常,我們應當好好接待他”
曹共公便讓人把重耳他們領到傳舍里住下。
就在重耳沐浴洗澡時,曹共公領著他的愛妾、侍女一群人,嘻嘻哈哈,擠到門口,觀看重耳的駢脅,重耳是個愛面子的大國公子,十分厭惡曹共公行為。
僖負羈對曹共公的行為也表示不滿,親自向重耳賠情道歉,又偷偷給重耳他們送來食物和玉壁。重耳把這些都記到心里,匆匆離開了曹國。
宋襄公聽說重耳來了,以國賓之禮接待了他們�?墒�,宋國正在與楚國交戰,國家又小,沒有力量送他們回晉國去,送了好馬二十匹,宋襄公又特意送了一程又一程,晉公子重耳非常感激。
重耳一行離開宋國,又來到了鄭國(今河南省鄭縣),鄭君干脆不理他們。重耳這伙“難民”,只好忍氣吞聲,繞道向楚國進發。
楚國國君成王,非常好客,見重耳來投奔,把他們當作貴賓熱情招待,重耳慢慢成了楚成王的好朋友,常常同桌飲酒,并騎打獵。
一天,楚成王和重耳一起喝酒,楚成王跟重耳開玩笑說:“公子要是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將來怎么報答我呢?”
重耳聽了,感激地說:“托大王的洪福,要是我能返回晉國當國君,一定要與楚國世代友好下去,報答大王的恩澤,要是不得已兩國發生戰事,我一定退避三舍(古代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以讓大王�!�
楚國大將成得臣聽了重耳的話,對成王說:“重耳語出不遜,將來一定是個忘恩負義的家伙,不如趁早把他殺死�!�
楚成王說:“重耳素有賢名,連上天都保佑他,我那敢違背上天的旨意呢!”
重耳在楚國居住期間,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原來,晉惠公把太子姬圉抵押在秦國后,秦穆公想讓太子國回晉做國君,就把女兒懷嬴嫁給了他。
公元前六三八年,公子圉聽說他的父親病重,生怕別人搶了君位,也沒跟秦穆公打個招呼,就偷偷跑回晉國去了。第二年晉惠公一死,太子圉做了國君,即是短命的晉懷公。懷公一上臺,就和秦國斷絕來往,秦穆公罵他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同時派出人打聽公子重耳的下落。
一天,楚成王對重耳說:“咱們楚晉兩國,遠隔萬水千山。楚國要送你回國,困難很大,現在秦國派大將公孫枝來迎你入秦。秦晉相鄰,只隔一水,是你最好的去處�!�
重耳對楚成王的這一安排,感激萬分,于是便帶著那一班謀臣,跟著公孫技到秦國去了。
重耳到了秦國,拜會了秦穆公,穆公見到重耳后非常高興,不僅熱情款待,還提出要把女兒懷嬴改嫁給他,這下可把重耳難住了,一來,自己已經老了;二來,公子圉是自己的侄子,怎能娶侄媳婦呢?懷嬴也哭著不肯,說:“我是公子圉的妻子,還能改嫁給他的伯父嗎?”
秦夫人說:“只要兩國和好,這有什么關系呢!”
這門親事就這樣說成了。公子重耳稀里糊涂又一次當了新郎。
就在這時,晉懷公害怕重耳復國,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跟隨重耳的人,限三個月返回晉國,過期不歸,全家問斬。狐毛和狐偃的父親狐突,也就是重耳的舅舅,不肯召兒子回來,被晉懷殺死了。
公元前六三六年,秦穆公決定派兵護送重耳回晉國做國君。穆公和百里奚、公于縶、公孫枝等率領兵車四百多輛,一直送到了黃河邊上,秦穆公分一半人馬送公子過河,留一半人馬在對岸接應。穆公夫婦向重耳揮淚告別說:“公子做了國君,可別忘了我們的女兒��!”
登船的時候,掌管行李與雜物的壺叔,把那些不值錢的破爛東西都搬到了船上。重耳見了說:“我要回去當國君了,還留這些東西干什么�!�
說完,他就要讓手下的人們,把這些破破爛爛的東西,扔到岸上,有的還丟到波浪濤濤的黃河里。
狐偃和壺叔都十分難受,就手捧秦穆公臨走時送給的白玉,跪到公子重耳面前,恭恭敬敬地呈了上去,說:“公子呀,現在就要渡河了,回老家,你就是晉國國君,那時內有大臣輔助,外有秦國支持,顯然十分穩妥,我想繼續留在秦國,做您的外臣。這塊白玉是我的一點心意!”
重耳聽罷,忙問道:“我流浪在外全靠舅舅和你們兄弟二人協助,你們理應回去,為什么要留在秦國呢?”
狐偃說:“我自知有三罪,所以不敢跟從公子回國,古人說:‘圣臣可使君主尊嚴,賢臣可以保君主安寧’。我沒有作到這一點,使公子困在五鹿,這是一罪;后來咱們到了曹國、衛國,受到人家的歧視,這是二罪;趁公子酒醉,拉你離開齊國,這是三罪。過去,你在難中,我不敢辭去。今日重返晉國,我已精疲力盡了,好比這殘羹剩飯不能再吃,又如這些破爛不能再用一樣,留我無用,不如棄去好些�!�
重爾聽后,流著眼淚發誓說:“這些事情都怪我不好,你們眾人的功勞,我永遠也不會忘記,讓老天爺作證吧!”同時讓人們把扔到岸上的東西,又全部都撿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