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年少有為,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上更有遠大抱負。13 歲那年,他看到朝綱不振,君臣昏庸,就寫了一首《富平少侯》詩。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 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國事。實際上并無其人,只不過是李商隱杜撰假托的人物。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貴的。13 歲就有如此手筆,真是難能可貴!
正是由于李商隱少年篤志于學,才華橫溢,17 歲就憑文才受到了令狐楚的賞識,跟從令狐楚學駢文奏章,被引為幕府巡官,25 歲舉進士。但是,當時牛僧孺和李德裕在政治上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李商隱也成了黨派斗爭的犧牲品。原來令狐楚是牛黨中的人物,而李商隱的岳父、涇原節度使王茂元是李黨人物,因此,李商隱徘徊于牛、李兩黨的斗爭之中,一直受到排擠,不能施展他的才能。858 年,罷官還鄭州,病卒,只活了 46 歲。
李商隱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許多詩篇流傳至今;他的許多名句,膾炙人口。他 26 歲時寫的《安定城樓》一詩,曾被王安石贊為名詩: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鸞雛竟未休。
詩中以賈誼、王粲自比,暗示自己少年憂時不遇,胸懷大志卻被追名逐利的世俗所猜忌;又以鳳凰一類性情高潔的鳥自喻,表白自己的高潔和抱負。
李商隱的愛情詩成就很高。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詩句,含義雋永,至今仍廣泛被人引用。
【課文正解】
寸寸弦絲愁年華
李商隱是個感情豐富的人,他的詩纏綿悱惻、典麗精工、迷惘朦朧、禪情悟性。
《錦瑟》是他膾炙人口的名篇,愛詩的人無不樂道喜吟,然而,對于其中的諸多情愫,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首聯以五十根弦的錦瑟入題,以“無端”發問,引出對“華年”的思索,作者由錦的錦緞花紋,暗寓自己的花樣年華,由瑟的悲涼韻律,隱喻自己的痛苦一生!華年已逝,就像錦瑟有五十弦一樣,自然天成,但錦瑟的一弦一柱彈出的音律,卻不能不勾起作者對華年往事的追憶。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頷聯以“莊周夢蝶”的典故入起興,它說的是莊周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一覺醒來,弄不清是自己夢見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自己,表達出了莊周逍遙無為的思想。
而詩人運用這個典故卻另有用意,過去迷離的情愫漸行漸遠,亦真亦幻,朦朧而青澀,作者無從去求證,我們更無須去考證,但有一點卻不言而喻,那就是曾經的往事給詩人留下了一個縈繞不去的夢境。
接著以“望帝啼鵑”這一典故收束,它說的是蜀王杜宇國破身亡后,魂化杜鵑,夜夜哀啼的傳說。往事如煙,詩人想借此典故來埋葬自己曾經耿耿于懷的一段往事,憑吊一段痛苦的回憶。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頸聯套用了“南海鮫人哭泣時眼淚變成明珠”的典故,營造了一種朦朧、凄冷的美,沖淡了前面兩個典故帶給人的沉重感,可謂別有匠心。
接踵而來,詩人用“藍田日暖,良玉生煙”來安慰自己,往事如煙,過去的美好情感都已成過眼煙云,可望不可即,只能在無奈中,流下傷心淚。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尾聯歸結全篇,前后照應,鄭重地表明自己的情感態度,追憶過去:盡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閑而過;面對現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然醒悟之時已風光不再。
寸寸弦絲愁年華,當時尚且迷惘悵恨的情感和人生理想,今朝追憶,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