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典型例題分析與答案
1、為什么說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剖析:這是本文語言藝術的一個代表。理解它需要聯系英國的背景與香港回歸的意義,體會其中的象征手法。
參考答案:英國曾經占領了非常廣大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喻指在它的領土上,永遠都有陽光照耀。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后一塊殖民地,于1997年脫離英國的統治,回歸祖國,可以說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統治的太陽落了。所以把英國告別的儀式稱為“日落儀式”。
2、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中我們要讀出什么?
剖析:《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一篇“沉重”的新聞。它真實記錄了納粹集中營奧斯維辛的現在和過去,讓你在罪惡的人性面前熱淚縱橫,無地自容。奧斯維辛是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和其他平民的集中營,動用了毒氣、細菌、焚尸爐等慘絕人寰的殺人方式,共有400萬人死在那個人間地獄。今天讀來當有警醒。
參考答案:
首先,人要學會在良心的拷問下生活,在懺悔中走向完美。一個沒有良心約束的民族是瘋狂的,一個沒有良心的人是可恥的。罪惡,就發生在人徹底瘋狂以后。沒有人類的良知,那么,殺戮也是理直氣壯的了。人應該時刻拷問自已的良心,不放棄真與善,不盲從聲稱自己擁有真理的人,才能避免更多災難。記者“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在訪問這里之后,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
其次,在苦難和死亡面前能感受到同樣的痛苦的人才是一個健全的人。人,一旦他完全麻木,也不能成為人了�?嚯y和死亡,因為具有普通性,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它們會刺痛我們的心。你看,在新聞中,參觀者都那樣沉重壓抑,“默默地邁著步子”,“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他們的行為是那樣真實,為什么他們會這樣?不僅是害怕,還因為遭受苦難的和施加苦難的都是和他們一樣的人!
最后,不管苦難如何可怕、漫長,希望和正義永遠存在。新聞中出現了兩處細節:
⑴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⑵一排照片的中間,有一張臉特別引人注目,發人深思。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死亡的陰影無法毀滅生活的希望,真與善在暴力面前是微小的,但卻是永恒的,它們才是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