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道題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課文的主旨,說說自己對“寬容”的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守舊和革新相互斗爭的故事,給讀者一個歷史的視角,只在最后一段,才委婉間接地寫出自己的意愿。教師要給學生以引導,從感性認識中,得出對“寬容”的理性認識。
二、這道題主要是讓學生解讀故事的寓意。課文對人類思想斗爭的發展歷史作了典型的歸納,讀者可以從中相應分析出人類某些思想、行為特征。
1“守舊的老人們被攙扶出來,他們在陰涼角落里度過了整個白天,對著一本神秘莫測的古書苦思冥想”,說明“無知山谷”中的人們的愚昧、封閉。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會崇拜前人的經驗;而他們奉為經典的“古書”,“是一千年前由一個已不為人所知的部族寫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褻瀆。”更表現出他們的無知和可悲。不知道是什么人寫的書,就妄加膜拜,進而奉為“神圣”,不敢懷疑,不敢創新。人類往往依賴前人的智慧,而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往往以神秘主義的態度,把前人的思想、精神奉為“神圣”,給予虔誠的宗教式的崇拜。這也許是愚昧時代人類的一種精神狀態吧。
2“在無知山谷里,古老的東西總是受到尊敬。”這不僅是“無知山谷”,在人類社會中,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厚古而薄今,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抱著過去的教條不放,是守舊勢力突出的表現。
3人類是社會化的生物,最大的恐懼往往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被摒棄于群體之外。
4律法是時代發展的某一特定階段的產物,代表那個時代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政治的意志。“守舊老人”以“律法”來鞏固“無知山谷”的秩序,清除思想上的異端。歷史上許多迫害進步思想的例子,就是以“律法”的形式進行的,如“宗教裁判所”判處主張“日心說”的布魯諾火刑,就是眾所周知的實例。
5面對變革的形勢(比如出現社會危機等),守舊勢力總會引經據典,以空話、謊話來安撫、欺騙民眾,并且自欺欺人。“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這樣寫的”這樣的預言,表現他們的愚昧可笑和黔驢技窮。
6人們可以因為思想、組織、律法上的恐懼而逆來順受,但是一旦他們意識到以往的秩序沒有希望的時候,就會產生反抗,產生勇氣。失望總會把安于現狀、麻木不仁的民眾推向變革的陣營。
7人們感謝時代的先驅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人類的歷史總會記住為人類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們。但是“感恩朝禮”會不會造成新的崇拜,犧牲的先驅者現在成為“智慧老人”這一新的偶像,取代了“守舊老人”,成為新的精神權威,他是否又成了新的不可褻瀆的神圣?歷史的事實,見證了許多這樣的輪回。
三、這道題主要是讓學生開闊視野,跨學科進行學習,從大的范疇來理解課文的主旨。相關的史實很多,古今中外都有,政治上如中國從商鞅變法到現在的改革開放,西方的英國革命、法國革命等;科學上的重大發現及理論創新,造成人類思想的大轉變、大進步等。搜集有關歷史資料,積累相關歷史知識,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
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參考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