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華語網會員 124716835 原創,未經作者授權,請勿轉載。作品上線時格式略有精簡。
授課教師 楊艷珍 學 科 語文
授課班級 二年級 班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課題名稱 琵琶行(并序)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順暢地誦讀全詩并背誦第二節
2、技能目標:欣賞領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和借景抒情的寫法。進一步鞏固古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通過對封建社會黑暗的感悟,激發學生對當代和諧社會的熱愛。
教學重點
難 點
重點:感受悲劇美,鑒賞音樂描寫
難點:音樂描寫、溝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及 設 計 講讀法
教 具 多媒體 課型 新授課
板書設計:
一、導課:
上節課我們一起疏通了《琵琶行》。這是中唐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歌行體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第二年所作。是一首千古名篇。
那么它名在何處?有人說,名在設喻巧妙、修辭獨特,有人說名在譴詞謀篇、獨具匠心,有人說名在一代大文豪用優美的筆調塑造了一位名樂伎的典型形象,也有人說,名在白居易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員,能夠深入到下層社會,了解群眾疾苦等,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認為,白居易能沖破封建的等級觀念,平等地看待一個地位卑賤的琵琶女,將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昔為倡家女、今為商人婦的遭遇作類比,是難能可貴的。我國古代詩人雖有自比美人芳草的傳統,但大都比的是純潔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貴婦,自比歌妓是較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