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本站約稿,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系。
《山海經》簡介
《山海經》中國先秦古籍,有學者認為是地理著作,全書共18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
作者及成書時間不詳,現代學者認為過去附會為禹、伯益所作,大約出于周秦人的記載,不可信。大都認為此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內容涵蓋了民間傳統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術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夸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梢钥吹焦糯褡宓男叛�、崇拜等。同時神話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歷史。
同時,《山海經》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
地理學上也有很高學術價值,《五藏山經》在《山海經》全書各部分中最為平實雅正,盡管免不了雜有一些傳聞、神話,基本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真實知識的地理書�!睂ξ膶W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