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詩句前為“尋春不見春”,后為歸來驀然發現春已藏于枝頭,意義連貫;韻腳為“春、云、分”。
15.(1)江南的春天更典型,在四季的變換中有明顯的過渡,有著纏綿、撩人的特點;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過渡不明顯,不典型,時間太短促,匆匆而過。(2)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16.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表現出春天的“神來之力”,強烈地表達了作者“惜春”的感情。
17.(1)作者通過比較表現了自然春天的特點后,引出“人類的春天效應”,勸人惜春;進而由“人的一生,何嘗不如此呢”開始,從春之人類轉向人的青春,表達了“青春不會久駐,要珍惜青春”的主題。(2)示例:①要細心觀察自然和生活,思考有深度。②要善于聯想和想像。③表達要有邏輯。
18.①通過具體事例說明動物眼睛與人眼不同,引起閱讀興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提高文章的可讀性。
19.都是通過自身的運動或周圍物體的運動來看世界的。
20.由于貓主要活動在黑暗的夜晚,這種開放得很圓的瞳孔可以幫助它們很遠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21.①眼腈的構造(復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點(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構造或變化的原因(眼睛與需要和環境相適應)。
22.略。
華語網說明:本份資源按照華語網標準試卷格式重新整理,并有完整答案,如有需要請點此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