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著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歡高興的時候躲進衣櫥,也依然喜歡傷心時,一個人躲到里面,哭泣。
一些東西已改變,一些東西卻仍然在。
16. 從全文來看,題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請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3分)
時間也仿佛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聯系文章語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第二天,爸爸媽媽仍然沒有回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這些旗幟下的我,悲傷的心慢慢有了溫度。_
19. 文中的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作簡要分析。(答出兩點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說:“一些東西已改變,一些東西卻仍然在�!苯Y合全文,說說這句話 的內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入”與“知出” 張運輔
①怎樣讀書才能取得效果?經驗表明,處理好閱讀中的“入”與“出”是關鍵所在。南宋學者陳善云:“讀書須知出入法。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贝苏摰莱隽俗x書的精髓。
②閱讀中的“入”,是指對所讀之書全身心融入,潛心對其進行研讀與探索。就是讀者通過文字去觸摸作者的內心,與其進行心靈的對話。如此“入書”,方可“見得親切”,實現雙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閱讀中怎樣“入”呢?一個方法是堅持“精思”。朱熹認為:“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本褪钦f閱讀要慢嚼細咽,通過揣摩語言,達到把握文章內容、體悟作品意蘊與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讀基礎上精思,確為“入書”之妙訣。蘇軾讀陶淵明《飲酒》詩后寫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碧K軾發現“望”與“見”雖一字之差,但意境全異。何故?蓋因陶詩所表達的是辭官歸田后的喜悅之情,故用“見”字來表達悠然自得之感。若改為“望”,變為主動尋求,就不但破壞了全詩的意境,而且也與陶淵明的節操相悖。蘇軾的體會,表明他對全詩意蘊和詩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認識;這種認識若離開了對全詩全身心的“入”,離開反復思索,是無法達到的。
⑤閱讀中的“出”,是指讀者能站在更高層次,對所讀之書做出分析判斷,能從新的角度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哲學家叔本華就主張讀書要與書本拉開距離,不要“入”書過度,要敢于并善于從書本中走出來。這樣讀書,方可避免“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只不過重復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 ”;方可在讀后能解其意、識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脫”。
⑥魯迅早年讀過不少進化論書籍,曾一度相信社會進化論:“總以為將來必 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年�!焙髞�,他在生活中發現了青年們在階級斗爭中分化的事實,“目睹了同是青年,則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身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本瓦@樣,他對這種理論產生了懷疑,并由此發現其諸多偏頗和謬誤。于是,他摒棄了從書本中得到的舊認識、舊觀點,在斗爭中樹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他的這段經歷和思想轉化過程,對于閱讀時怎樣“出”于書,怎樣“用得透脫”,很有啟示意義。
⑦閱讀,要“入”,也要“出”�!叭搿笔恰俺觥钡幕A,不“入”則無所謂“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閱讀的價值與意義。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閱讀者必須掌握的秘訣。
2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請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下面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當?請說明理由。(5分)
葉圣陶認為:“文字是一道橋梁,橋這邊站著讀者,橋那邊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__ 24. 第⑤段加點的詞“這樣”在文中指代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讀了全文,聯系實際,談談你對第④段畫線句子的感悟聯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寫作(60分)
26. 結繭成蛹的春蠶,在軟殼里期待化為彩蝶的時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葉中暢想盛開如霞的未來。青春年少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定然憧憬著美好的明天,做著這樣那樣的夢,諸如團圓夢、大學夢、作家夢、航天夢、強國夢……
請以“我的____ 夢”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數不少于600字;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現你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④字跡清晰美觀,卷面整潔。
2013年蘭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
語文(A)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本答案僅供參考,閱卷時會制定具體的評分細則和評分標準。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30分)
1.(3分)B 2.(3分)B 3.(3分)D 4.(3分)C
5.(4分)
示例1:花和尚大鬧野豬林 故事情節:林沖被高俅陷害,發配滄州,途經野豬林。兩位押解差役受高俅指示,欲害林沖性命。魯智深一路暗中保護林沖至野豬林,在關鍵時刻救下林沖。
示例2: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故事情節:唐僧師徒西去取經,來到火焰山前,酷熱難當,無法前行。孫悟空借來芭蕉扇,扇滅大火,才得順利西 行。(對聯2分,故事情節2分)
6.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