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鳥》課文評點
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放在一個簡易的竹條編成的籠子里,籠內還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鳥兒舒適又溫暖的巢。[語言品味一開篇,作者便用欣喜的語氣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并以此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單獨一段強調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為全文的立意找到根基。]
我把它掛在窗前。那兒還有一大盆異常茂盛的法國吊蘭。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作者為小鳥做了兩件事:精心為它們布置了一個幽靜、安全的巢,并按時給它們添食加水;按捺自己的好奇心,決不輕易打擾小鳥的生活�?梢娮髡邔π▲B的關愛之情。]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里,吊蘭那些無數指甲狀的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蔥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將人的靈性賦予無知的小鳥,將珍珠鳥描摹得嬌憨、可愛。]
以上為第一部分,寫“我”為珍珠鳥布置了一個舒適又幽靜的巢。
三個月后,那一團越發繁茂的綠蔓里邊,發出一種尖細又嬌嫩的鳴叫。我猜到,是它們有了雛兒。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更小的腦袋從葉間探出來。喲,雛兒!正是這小家伙!
它小,就能輕易地由疏格的籠子鉆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用大量的筆墨描寫珍珠鳥的外形。運用比喻,使描寫更加形象可感。]
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只要大鳥兒在籠里生氣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里去。[珍珠雛鳥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又非常膽��;它還像一個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