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18,選文⑤段中加點詞語“粗糙”和“細膩”有什么表達作用?(4分)
19選文⑨段中寫電影《SWANN》的內容對表現做煎餅女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20,選出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3分)
A.選文②段中寫做煎餅女人樸素潔凈的衣著與一般小攤女人不同,為下文寫她對詩歌的熱愛做了鋪墊。
B.選文②段中寫了秋天的冷風,既表現出天氣的寒冷,又襯托出做煎餅女人生活的辛苦。
C.選文11段中寫“我”因為坐了暖和的車廂里,所以才覺得深秋的黃昏不再寒冷。
D.選文告訴我們只要擁有一顆能從生活中發現美的心,生活就會處處充滿詩意。
(三)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21-25題。(15分)
防火,古今各有高招
①當你參觀金碧輝煌的故宮,抑或是游覽有“中國畫里鄉村”之稱的古徽州宏村時,你是否想過,這些木結構古建筑是如何歷經百年風雨、依舊完好無損地矗立在那里的?要知道古人做飯、照明、取暖都得依靠明火,對本結構房屋而言,哪怕一絲火星,房屋便可化為灰燼。其實奧妙就藏在古建筑的設計中!
②古人建造房屋多用防火墻做防火分隔物,墻面不設窗口,不允許可燃構件外露,因此可有效阻止、火勢蔓延,如徽派建筑中的馬頭墻就有此功能。人群聚居的建筑物間還設有消防通道——火巷,這樣既能有效阻止火勢在相鄰建筑間蔓延,又為救火提供方便條件,如徽州區里坎村在僅僅0.5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就建了“三街丸十九巷”。如果留心,你還會觀察到古建筑的屋頂、。琶檐上往往雕有神獸,神獸口吐金屬舌頭,伸向天空,舌根連接一根細鐵絲直通地下,這是古代防止雷電火的工具。
③說到滅火,除了利用天然的水源外,古人還會開鑿河渠、打井修池和產備水缸等,明清故宮最為典型:內外金水河和護城河就是很好的消防水源,皇宮歷次失火都憑“金水”將火撲滅。宮中打的80余口水井除日常所需外,也是一種備用消防水源,此外宮內還設有308口消防水缸——太平缸,每口可容水2000升,比古代一輛水車還能裝�;适覍μ礁资种匾�,冬天為防凍,使用炭火在缸下烘烤。按規定,冬天皇子皇孫每月供碳7.5公斤,公主15公斤,而“太平缸”享受與公主同等待遇。
④如今木結構建筑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傳說消防技術已無法適應鋼筋混凝土時代的要求�;馂难芯咳藛T為推進消防技術革新枳極探索,他們的研究如果已經走出“象牙塔”,轉化為造福老百姓的科技產品。
⑤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發的“大空間火災安全監控系統”就是成果乏一,從人民大會堂到北京奧運會場館、上海世博會展館以及幾十個大城市的會展中心、體育館、機場等,這個被大家親切稱為“電子眼鼻”的裝置可是發揮了巨大作用。這個家伙由兩種火災探測器一一“電子眼”和“電子鼻”以及一個自動消防炮組成。其中“電子眼”是實時視頻監控系統,而“電子鼻”則是感應系統;一旦“看”到或“聞”到煙霧,就會第一時間向系統發回信號。當火苗達到半米高時,靈敏的自動消防炮會在幾秒到十幾秒內感應到,并以每秒30升的強度噴水,短時間內就能將火撲滅。這套“聰明”系統夜以繼日睜大眼睛工作,堪稱“最靠譜消防員”。
⑥高層建筑滅火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目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0六所已將它攻克。2013年7月,二0六所成功進行了國內首次高層樓宇導彈滅火系統試驗。這個系統由原軍用火箭彈發射車改裝而成,配備有紅外、激光及可見光制導系統,可以精確發射裝填有干粉滅火劑的“導彈”,擊穿發生火情的高層建筑窗戶,并在房間內部潑灑滅火劑,從而快速控制火勢。另外彈丸內部還裝有飛行偵測裝置,一旦軌道發生偏離,該裝置將自動引導彈丸安全著地。相信要不了多久,這種新型消防車就會普及。
⑦當今的消防技術仍有不足,但人類對保護家園的那份努力與執著,必將如同振翅高飛的火鳳凰,為火災科學家們帶來降服火魔的信心與力量。
21.選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2分)
22.選文①段中的加點詞“奧妙”指什么?請聯系下文概括說明。(3分)
23.選文③段中的畫線語句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4.選文⑤段中的加點詞“第一時間”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25.選出對選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 ( )(3分)
A.古人滅火,除了利用天然的水源外,也會利用人工水源。
B.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發的“大空間火災安全監控系統”已被廣泛使用。
C.一旦有火苗出現,自動消防炮會立即感瘟到,短時間內就能將火撲滅。
D.目前,裝有高層樓宇導彈滅火系統的新型消防車還沒有普及。
(四)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26-30題。(15分)
不妨“不求完美”
①到某個地方做客,當地朋友少不了領著你參觀這風景那名勝。末了,你要告辭,朋友卻熱情挽留,直說還有許多好地方沒看完呢。你只好說:“留點遺憾,下次再來。”
②確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留點遺蟪的。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是遺漶的藝術。這個主語.可以用很多詞替換,比如攝影,比如影視,比如建筑等。即便是人生,也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遺憾總是在所難免。
③既然如此,那么我們在生活中就應該對人對己都寬容一點,做人做事不妨“不求完美”。
④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學,希望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會,做個“通才”,成為完美的全能者。于是,每天滿懷激情,看到什么就學什么,整日忙得不亦樂乎,最后每樣都只學了皮毛。如果用這樣的完美標準要求別人,更會讓自己失望不已。而有的人,能夠認清自己或別人的不足,主動放棄讓自己或別人做個“全能者”的想法,把時間和精力集中起來,在某幾個方面甚至一個方面鉆研得更深,反而能夠“一招鮮,吃遍天”。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僅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沒必要什么都懂古往今來,從來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