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葉賽寧之死的爭議
在俄羅斯詩人葉賽寧逝世80周年,誕辰110周年時。俄羅斯的一本新書和一部新電視劇對他的死因提出新說,認為他死于謀殺而非自殺。這種說法引起廣泛爭議。葉賽寧是一個并不新鮮的話題,但這一書一劇至少算是現在的俄羅斯人如何看待這位詩人的一種回答。
詩人的生活被當代大眾文化的媒體暴露出來,對于他的崇拜者無疑是難以忍受的羞辱。人們期待已久的電視劇竟如此無情:“讓死人不得安寧,竟把俄羅斯的大抒情詩人糟蹋成這樣�!比藗儚闹行W教材中獲得的那個神話消失在攝像機前:那個自然的歌手在生活中是個放蕩的酒鬼和無恥的好色之徒。不少從事文學和教育的人士不禁要問:葉賽寧對俄羅斯詩歌語言的貢獻還如何說起?我們還拿什么教育我們的孩子呢?
對此,電視劇中葉賽寧的扮演者別茲魯科夫的解釋讓人感到牽強附會:“他的酗酒鬧事和頻繁更換女人都是對那個泯滅個性的時代的不滿(這也是無數熱愛葉賽寧的人的解釋);我們努力表現的是他善良光明的一面,以及他對祖國無限的熱愛�!痹诒粏柤霸撾娨晞〉膭撘夂卧跁r,別茲魯科夫答道:“這是俄羅斯史上首次演員選導演的劇目,我選了導演和其他演員�!敝劣谠娙酥�(劇中為被殺)別茲魯科夫的回答不免滑稽:“官方至今不承認詩人是被迫害致死的。我們所做的一大功績就是將詩人從地獄的火湖中救出來,使他成為偉大的受難者�!�
葉賽寧的抒情詩歌我們并不陌生。他的詩歌不以深刻的哲理思考見長,而以清新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為特點。難怪他是俄羅斯文學史上意象派的創始人。普希金和丘特切夫筆下的風景優雅而飽含哲理,費特描繪的鄉村畫面精致典雅,如同錦緞繡屏,充滿貴族的審美趣味。相比之下,葉賽寧的語言深深植根于民俗傳統,他筆下的農村風景充滿潑辣率真的意象:“檜木松林的盡頭一片寂靜/秋天,橘紅色的牝馬在梳理鬃毛�!痹娙斯P下的意象總是逼真地充滿人們想象的空間;他的語言清新活潑,富有韻律。無數熱愛俄羅斯風景的讀者可以從他的詩中得到無盡的審美享受。他的詩歌非常接近中國的審美傾向,這也是他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的原因。
葉賽寧在自然面前溫柔細膩,永遠懷著隱秘的戀情。高爾基對他做了最恰當的比喻:他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是自然所賜謳歌田野哀愁的一個器官。然而,他生活在疾風驟雨的革命時代,雄偉強悍的力量拉斷了他脆弱的生命線�!拔沂青l村最后一個詩人,在詩中歌唱我簡陋的小木橋”道出了他的生不逢時。如同詩人茨維塔耶娃所說:他如果早生10年,就會唱完他那鄉村戀歌。
葉賽寧的故鄉梁贊,無際的大麥田野邊上白樺林立,遠處彎曲的河流將人的視線引向一個遙遠的夢想。生在這里的人怎么能不寫詩呢?生活中的他是個永遠留駐在鄉村的孩童,有天真率直的一面,也有幼稚可悲的一面。如果說不接受現代文明表達了他對逝去的羅斯的懷念,現實中荒唐的生活則顯出了他對世界的夢幻式理解。
他與皇室的座上客行游僧拉斯普金過往密切,向公主獻殷勤有可能是他的吹噓。舊書攤主兜售葉賽寧詩集也說:“買葉賽寧吧,所有女人都喜歡他�!比~賽寧無疑成了眾多崇拜者的偶像,在他短暫的生命中,卻也不乏充滿靈感的女人以無私的愛包圍他,美國舞蹈家鄧肯就曾攜他周游歐洲,極力幫他擺脫痛苦。然而,他在心靈的孤獨中感覺不到這些。他的死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哀。夢幻不論多么美麗,終歸不是人生可以依托的信仰。
時至今天,葉賽寧依然被大眾所熱愛,他的“醉人的韻律”仍有著迷人的魔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詩中沒有艱深晦澀的東西,他是屬于大眾的詩人。到音樂沙龍聽動情的葉賽寧詩歌朗誦,欣賞浸透他的詩歌情調的浪漫曲,就會感覺到葉賽寧作為詩人的魅力。
葉賽寧深受俄羅斯人喜愛,他的墓地鮮花不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