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我的讀書生活 課文原文 鄂教版七下語文
雅科夫列夫
在中學的九年中,我一直酷愛學習。到今天我還覺得非常奇怪,不知為什么那時我愛好的課程竟然是歷史、地理和文學,而不是更符合我未來專業知識的數學、物理和化學。在我的成績表上前三門功課總是惹人注目地打五分,而后三門功課基本上是四分。我曾一度當過學生文史雜志的編輯和話劇組的成員。然而我卻一向對技術最感興趣:起初我醉心于無線電小組的作業,后來是航空模型,爾后又是滑翔機。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循循善誘,使我們每個人在中學時代就已經有了某些愛好,這幾乎預先了我們這些學生將來的職業。
科斯佳·烏利費松、尤拉·普羅塔索夫、阿布拉姆·希爾曼以及其他一些同學,當時分別參加了各種技術小組,后來他們幾乎都成了工程師和科學家。話劇組的尼古拉·恰普雷金和阿拉托利成為演員。學校幫助我們這些未來的工程師、演員和科學家們發展了自己的天賦。
我們的學校給學生學習圖畫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圖畫是我最喜愛的課程之一。媽媽曾千方百計鼓勵我的這個愛好,贈給我圖畫本、顏料和鉛筆。會繪畫對我后來的工作很有幫助。因為一個工程師在構思某種機器的時候,他應該能夠設想出他的創作的所有細節,并且能夠用鉛筆把它在紙上畫出來。
我依然記得從一年級到畢業一直教我們的老師安德烈·庫茲米奇·戈盧布科夫,他是一位個子不高,戴著一副眼鏡,上了點年紀的人,作風嚴謹而又從容不迫。他只有一條腿,靠拄著拐杖走路,走起來緩慢而又小心。我們都很尊敬安德烈·庫茲米奇,甚至有點怕他,雖然他從未提高嗓門講過話。他叫學生到黑板前算例題:
“你這是怎么啦,小兄弟,沒有好好準備功課吧?這可不好。先生,你真讓我發愁。哎,這可如何是好?”
于是他掏出小筆記本,在上面做了個秘密記號。他有個習慣,不馬上打分。到學期末,他才解釋他珍藏的小本子上的秘密記號,然后標出最后的分數填到學生的成績簿上。他要求很嚴,讓我們這些學生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數學式的條理性,筆記書寫正確,解習題時計算絲毫無誤的學風。這在后來對我們多么有用��!
地理老師維克托·奧克塔維安諾維奇·布拉熱耶維奇給我們上的第一堂是這樣開始的:
“我來給大家讀一篇杰克·倫敦的短篇小說《馬普伊的房子》,作為我們的見面禮吧。這是一篇描寫深色皮膚土著人的痛苦命運和白人殖民者專橫殘忍的故事�!�
全班屏息靜聽老師饒有風趣的講述。他讀了整整一堂課的時間,一直到課間休息之后上第二堂課時才講完。
從此我們便急不可待地等他上地理課。
教歷史課的是卓婭·尼古拉耶夫娜,遺憾的是我忘記了她的姓。她也善于一下子就吸引住我們的注意力。她上課時把古代工具的模型帶到教室,有箭頭、石斧、原始人用的家具什物,后來又帶來亞述國的廟宇和雅典女神廟的模型。我們很喜歡聽她**老王(古埃及國王的稱號)和金字塔以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故事。我們興致勃勃地畫金字塔的圖,制作希臘石棺材模型,畫過歷史題材的圖畫,甚至出過歷史雜志……
描述童年時代,我不能不提到書籍。
我最愛讀和最讓我入迷的書是驚險童話作品。我非常喜歡《無頭騎士》、《皮襪子》和《最后一個莫希干人》。從書中我知道了蒙蒂戈莫大鷹爪,知道了什么是維格瓦斯。知道了什么是太平煙斗,怎樣吸和在什么場合下吸它。知道了第一批到達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對土著印第安人是何等殘忍,他們又怎樣殘酷地滅絕這塊富饒土地上的土著居民。我得知新大陸之所以叫亞美利加,是以西班牙航海家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名字而得名的,而不是為了紀念最先發現美洲的克里斯托佛·哥倫布。
我十一歲的時候,讀完了儒勒·凡爾納的全部作品。在他的小說中,現實跟幻想和冒險交織在一起,更加激起我對技術的濃厚興趣。
法國作家路易·布森納爾和路易·雅克里奧的驚險小說特別使我入迷。讀到小說描寫的自然、人物和他們的風俗習慣時,隨著迅速展開的情節,我仿佛身臨其境,生活在小說的主人公之中了。
我也讀過許多歷史書。一些歷史事件,一些杰出的統帥和活動家——彼得大帝、蘇沃洛夫、庫圖佐夫喚起了我熱愛俄羅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后來,我讀了幾本《名人傳》叢書(革命前也有這類叢書):我們偉大的先輩、俄國科學的奠基人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傳,無線電發明家波波夫傳以及門捷列夫傳。
書能激發人們對新事物和未知事物的極為強烈的興趣,它教給人們憧憬和幻想。它還喚起人們去行動:要知道,受人尊敬的英雄都是敢作敢為、頑強勞動、不顧險阻才走向預定目標的。
我們中學有一所很好的圖書館,藏書都是精選的,由位女教師管理。她的全部業余時間都獻給了這項工作。她很會揣摩每個學生的志趣和愛好,培養我們讀書的興趣。
我有時在準備功課的時候,又看起別的書來。到睡覺的時候,也沒有勇氣把書放下。為此招來多少麻煩��!媽媽走進來,呯的一聲把書合上,喝到:“上床睡覺!”這樣,我只好施點詭計,先假裝睡覺,等大家都躺下入睡以后,我再悄悄起來,光著腳跑去打開燈,一直看到清晨三四點鐘。要是母親看見了,哎呀,那可就倒霉啦!
酷愛讀書的風氣使相當枯燥無味的中學生活變得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