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笑談》問題研究
1.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語言文字幽默風趣,談論了和動物有關的趣事,讀了覺得很好笑。
2.為什么艾頓堡的居民都把“我”當瘋子了?
作者怪誕的實驗行為讓人不易理解,可見作者的專業素養。
3.第十二自然段結尾運用了一個感嘆,兩個反問,反映出“我”此時怎樣的心理?
吃驚、疑惑、興奮。
4.可可由“我”養后有什么變化嗎?你從這些變化中讀出了什么?
開始時不敢隨意行動,坐在樹枝上想飛卻又不敢飛;后來變得活潑而神采奕奕起來,并且對我戀戀不舍。這是因為“我”對動物的尊重與愛,把它們視為平等的朋友,使它恢復了本來的面貌。
5.“老天!這不是可可嗎?它的翅膀穩定地動著,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長途飛行?”這幾句話反映了此時“我”怎樣的心理?
一個方面為“可可”的飛行感到驕傲,另一個方面又對它的即將離去戀戀不舍。
6.經歷了一番反復的思想斗爭后,“我到底還是叫了”。揣摩“我”“叫了”之后的心理。
“叫”一方面表明“我”對鸚鵡可可的依戀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在繼續自己的實驗,看看能不能改變可可的習慣�?煽傻姆磻�,讓“我”尤其驚喜。這也是“我”的愛心所得到的回報。
7.你從作者身上發現了什么?你又受到了哪些啟發?
作者專注于動物行為研究,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類的“高貴身段”,與動物們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為視為怪誕或發瘋。由此看來,科學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學研究的艱苦勞動,還要能忍受人們的誤解,這是尤其難能可貴的地方。我么應該認識到科學工作的艱辛,認識到打破世俗觀念需要極大的勇氣。這一切需要熱愛與愛心,灑脫與曠達的胸懷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