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①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②南陽劉驊之,善史傳,隱于陽岐。
20.下列關于甲乙兩文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一個虛構的理想社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規往”,可見劉子驥熱衷游歷山水,向往歸隱山林。
C.乙文中劉鱗之超然退隱,是因為桓沖說他沒有用處才憤然離開的。
D.乙文中的劉轔之隱于陽岐,性格高潔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脫俗。
(二)古詩閱讀(7分)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21.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直"“圓”的妙處。(4分)
22.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點題,交代地點和事由,表現了關塞迢迢,山高路遠,烘托了孤寂心境。
B.頷聯“征蓬”“歸雁”的意象,或是實寫所見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詩采用“起承轉合”的結構,布局精巧;領聯采用對仗的手法,韻律和諧。
D.“候騎”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現了邊塞將士對詩人的歡迎,讓人倍感溫暖。
四、綜合性學習(10分)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九年級(1)班決定圍繞節日開展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一端午節”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請完成以下任務。
23.下列有關端午節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寒食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B.相傳楚人因不舍屈原離世,便劃船追趕拯救,后來演變成了賽龍舟的習俗。
C.為了驅毒辟邪,人們常在端午節這天將艾草掛在門口,或將桃符掛在門上。
D.端午節人們通常要玩龍燈吃粽子,到了唐宋,粽子成了端午節必備食品。
24.根據下面的提示,將對應的中國傳統節日名稱填在橫線上。(3分)
25.請從下面兩幅圖畫中任選一幅,簡述其內容。(70字以內)(4分)
五、寫作(60分)
26.請以“畢業前夕"為題,按要求作文。(60分)
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600字,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③不能出現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不得抄襲和套作。
參考答案
1.B 2.C 3.A 4.C 5.D 6.A
7.①歸雁洛陽邊 ②陰陽割昏曉 ③而無車馬喧 ④恨別鳥驚心 ⑤塞上燕脂凝夜紫 ⑥直掛云帆濟滄海 ⑦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 ⑧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⑨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后名
8.B
9.內容上:‘一寸一寸’‘一點一點’數量詞疊用,動態地寫出了出風吹過,春天慢慢到來的細膩過程。表現了人們用心感受春天慢慢到來時的急切心情,抒發了作者對輕柔春風的喜愛之情。
結構上:引出下文,后文描寫春風過處,萬物的變化過程都是‘一寸一寸’‘一點一點’展開的。
10.春風柔和,春雨濕潤,不舍離開;沐浴在春雨里,人們像享受甘霖一樣享受著雨的滋潤,不忍離開;春雨貴如油,表現了村民對春雨的喜愛而不愿離開,村民們由春雨想象到了豐收的景象,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希望。
11.視覺:如第⑤段中“麥田脫去葉片,上的灰白,伸展開蜷縮的腰肢,將深綠色在田野里鋪展'這句話從視角的角度,運用擬人的
修辭手法,“脫去’和‘伸展’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麥田的顏色由灰白到深綠的過程,展現了生機勃勃,抒發了作者對春風的喜愛之情。
華語網說明:網頁內容為TXT文檔,無doc試卷內容及格式(加點字、下劃線、圖表、表格等),
如果你需要完整doc試卷請點此下載。
24.元宵節(上元節) 重陽節七夕節(乞巧節)
25.一艘龍形的船上,一男子在船頭擊鼓,其他男子一邊劃船一邊喊號子,這就是端午節賽龍舟的場面。
3/3 首頁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