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 分)
A.清靜亡為 通“無”,沒有
B.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 奇:對……到驚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遷移
D.而論不詭于圣人 論:觀點
16.將文中畫線句了翻譯為現代漢語。(6分)
(1)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2)及莽篡位,談說之士用符命稱功德獲封爵者甚眾,雄復不侯。
17.揚雄作為大儒,備受推崇�!堵毅憽泛捅疚亩纪瞥缢氖裁雌返�?本文中揚雄還有什么突出之處受人推崇?請簡要分析。(4分)
三、名著及現代文閱讀(22 分)
(一)名著閱讀(4 分)
18.下面有關《伊索寓言》的評論,有一處錯誤,請找出并指出錯在哪里。
《伊索寓言》表現了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與智慧,如《農夫和蛇》告誡人們對惡人不能心慈手軟,《驢和狼》警示大家不要相信壞人的甜言蜜語,《烏龜和老鷹》告訴我們應對困難要有充分準備。(2分)
19.魯迅小說《故鄉》中的“楊二嫂”最有可能是根據《朝花夕拾》中的哪位女性塑造的?理由是什么?(2分)
(二)現代文閱讀(18 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3題。
自行車之歌
蘇童
①我父親的那輛自行車是六十年代出產的永久牌,黑色車身,造型憨厚堅固。從我記事到八十年代離家求學,我父親一直騎著它早出晚歸。星期天的早晨,我總是能看見父親在院子里用紗線擦拭他的自行車�,F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輛自行車,因為它曾經維系著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許多早晨和黃昏我坐在父親的自行車上來往于去醫院的路上。曾經有一次我父親用自行車帶著我騎了二十里路,去鄉村尋找一個握有家傳秘方的赤腳醫生。我難以忘記這二十里路,大約十里是蘇州城內的那種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鄉村地帶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樣在父親身后顛簸,而我父親就像一個熟悉水情的水手,也盡量讓自行車的航行保持通暢。
③多少中國人對父親的自行車懷有異樣的親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騎上父親的自行車偷偷地出了門!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騎車!我記得我第一次騎車在蘇州城漫游的經歷。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廣場,小廣場四周有三家電影院,一家商場。等我從商場出來,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發現廣場空地上早巳成一片自行車的海洋,每輛自行車看上去都像我們家的那一輛。我拿著鑰匙在自行車堆里走過來走過去,頭腦中一片暈眩,我覺得許多半新不舊的“永久”自行車的坐墊和書包架上,都散發出我父親和我自己身上的氣息。
④1980年我中學畢業前夕,父親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他說:你假如考不上大學,這車就給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說:車放在家里,等你大學畢業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來我大學畢業了,卻沒有回家鄉工作。于是我父母臉上流露出一種失望的表情,說:那就只好把車托運到南京去了,反正還是給你用。
⑤一個初秋的下午,我從南京西站的貨倉里找到了從蘇州托運來的那輛自行車。車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條細致地包纏著,是為了避免裝卸工的野蠻裝卸弄壞了車子。我摸了一下輪胎,鼓鼓的,托運之前一定剛打了氣,這么周到而細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結晶。___。因為我知道,從這一天起,生活將有所改變,我有了自行車,就像聽到了奔向新生活的發令槍,我必須出發了。
⑥那輛自行車我用了五年,是一輛黑色的鳳凰牌自行車,與我父親的那輛“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車國度的父母,總是為他們的孩子挑選一輛結實耐用的自行車,他們以為它會陪伴孩子們的大半個人生。但現實既令人感傷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車被一個偷車人騎走了。我幾乎是懷著一種卸卻負擔的輕松心情,跑到自行車商店里,挑選了一輛當時流行的十速跑車,是藍色的,是我孩提時代無法想象的一輛漂亮的威風凜凜的自行車。
⑦這世界變化快——包括我們的自行車,我們的人生。許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歡騎著自行車出門,我仍然喜歡打量年輕人的如同時裝般新穎美麗的自行車,有時我能從車流中發現一輛老“永久”或者老“風凰”,它們就像老人的寫滿滄桑的臉,讓我想起一些行將失傳的自行車的故事。
⑧我曾經跟在這么一輛老“鳳凰”后面騎了很長時間,車的主人是一個五十來歲的男人,他的身邊是一個同樣騎車的背書包的女孩,女孩騎的是一輛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紅色山地車,很明顯那是父女倆。兩輛自行車在并駕齊驅的時候仿佛也在交談——
⑨黑色的老“鳳凰”說:你走慢一點,想想過去!
⑩橘紅色的山地車卻說:你走快一點,想想未來!
(有刪改)
20.作者滿懷深情回憶有關“自行車”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請聯系全文,分點概括作答。(4分)
21.文章第⑤段空缺處原有一段描寫,下面給出的哪一個選項更適合填入?請結合文章內容,作出判斷并簡述理由。(4分)
A我騎上我的第一輛自行車離開了車站的貨倉,初秋的陽光灑在南京的馬路上,仍然熱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熱的。
B我騎上我的第一輛自行車離開了車站的貨倉,初秋的清風拂過我的臉頰,輕輕地踩著踏板,我的心也是輕松的。
22.如何理解第⑥段畫線句“但現實既令人感傷又使人欣喜”?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說明。(4分)
23.文末用⑧⑨⑩三個段落寫一對陌生父女,這樣結尾有何妙處?請結合全文進行賞析。(6分)
四、語言運用(共12分)
24.經典著作是經歲月淘洗的精神食糧,閱讀經典不可或缺。請根據要求,完成相關題目。(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