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忘路之遠近 ②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B.①既出,得其船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C.①乃不知有漢 ②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D.①藉以茵褥 ②今于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
非惟手汗漬及,亦慮觸動其腦。
12.選文是司馬光訓誠兒子的一段話,能體現出司馬光對書有著怎樣的態度呢?(2分)
三、現代文閱讀(29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13至18題。(17分)
桌面
①我家書桌的面兒,是一塊樹的囫囹的橫截扳,什么也沒有染,只刷了一層亮亮的清漆,原木本色的。
②在這張書桌上,我伏案了十年,讀了好多文章,又寫了好多文章。閑著無事了,就端坐看看起桌面,心里便也感到沉靜。因為桌面上是有了一幅畫的。
③畫兒就是木的年輪。一個橢圓形,中間是黑黑的一點,然后就一圈白,接著從那白圈的邊沿,開始了黑線的纏繞。當然很不規則,線的黑一會兒寬了,一會兒窄了,一會兒又直,一會兒卻彎起來;幾乎常常就斷,又常常派生出新線,但纏繞的局面是一直在形成,最后便嚢括了整個桌面,像是一泓靜靜的泉,一個午時的或者子夜的泉,一片樹葉落下來引起的漣漪。
④有書這么說:樹木,四季之記載也。日月交替一年,樹就長出一圈。生命從一點起源,沿一冬線的路回旋運動,無數個圈完成了主命的結束,留下來的便是有用之材。
⑤我很佩服這種解釋,于是也就興趣起這條運動的線了。我細細看看,用米尺度量著一個圈和一個圈之間的距離。這種工作,所得的結果使我吃驚:這生命的線,當它沿著它的方向進行的時候,它是這么的不可自由!日月的陰晴圓缺,四季的寒暑旱澇,順利時它進行得是那么豁達奔放,困難時進取又是如此艱辛,它從地下長出來,第一是掙脫本身殼的桎梏,第二是沖破地層的束縛,再就是在空間努力,空間充滿著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原來是這么堅實嚴密,樹木的生長,心須靠看自己向外擴張才能有自己的存在的立體��!
⑥我為它們做看記載:哪一年是風調雨飯?哪一年是早澇交迫?我算出這是一棵三百年的老樹。三百年,這老樹在風雨的世界里,默默地在走它的生命之路,逢著美好年景,加緊自己的節奏,遇著惡劣的歲月,小心翼翼的,一邊走著,一邊蓄積看力量,這是多么可憐的生命,又是多么不屈不撓可親可敬的生命!
⑦我離開了面,看見室外的一切。室外是剛剛雨后天睛,天上是一片云彩,地上是一層積水,風在刮看,奇異的現象就發生了:那云彩竟也是一圈一圈的痕紋,那積水也是一圈圈的漣漪。莫非這天這地也是一統的整體,它們將兩個截面上下顯示著,表明自己的歷史和內容嗎?我真是有些惶恐:萬事萬物在茫茫宇宙間或許是有著各自的生命線路,這浩瀚宇宙也或許同樣有著自己的生命線路。那我呢?
⑧重折走近桌面,對著那木的年輪,開始順著一條邊圈往里追溯,這似乎是一種高級數學,常常陷入莫測,猶如一個兒童在做進迷宮的游戲,整整一個下午,才好容易回到了那桌中的,也是那圈中之圈的那個黑點。啊,那是樹的童年。哪是我的童年?樹是從那一點出發,走完了三百年的路程,我也是三十年了,三十年來,這路線也是這么一圈圈走過來的嗎?我想起了我的每一年。
⑨這些簡直是驚人的發現!
⑩從那以后,每每當我為勝利得意的時候,一面對著這桌面,我就冷靜了;每每當我挫敗愁悶的時候,一面對著這桌面,我就激動了。我自我感覺,我是一天天豁達,成熟,堅強起來,我熱愛起我的生命了,熱愛起我的工作了,以全部心血、全部精力而完成著一個我。
⑪我在感激著這個桌面,我想我永遠不會離開它的。(有刪改)13.作者圍繞__________(線索)有很多的思考,并有了驚人的發現。第⑨段中“驚人的發現”指什么?(2分)14.第⑤段“它是這么的不可自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概括),“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2分)15.根據文章第⑦段內容,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2分)
帶年輪的桌面是一幅畫,畫出了樹的生命線路;___________是一幅畫,畫出了天空的生命線路;_________是一幅畫,畫出了地的生命線路。16.細讀第⑥段,說說作者對老樹有著怎樣的感情。(3分)
17.賞析文中第③段畫線的句子。(3分)
像是一泓靜靜的泉,一個午時的或者子夜的泉,一片樹葉落下來引起的漣漪。
18.第⑪段寫道:“我在感激著這個桌面,我想我永遠不會離開它的。”綜觀全文,說說作者“感激”的原因。(3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19-23題(12分)
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
①每至世界讀書日,這樣一張照片所定格下的歷史瞬間總會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國遭受空襲,位于倫敦的荷蘭屋圖書館也難以幸免,幾乎被炸成廢墟,墻壁傾頹,磚石滿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顧敵機剛剛離去,又在尚未倒塌的書架前翻撿書籍,戰火的殘酷與讀書所展現的不屈意志,兩相對比,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更給人以持久的感動。
②或許,也會有人不解:戰火紛飛,還不忘閱讀,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艱難折磨得心靈枯萎,但有書香滋潤的靈魂不會.”不久前,在一家書店里看到的一則讀者留言,或許可以作為解答,對于那3名男子而言,閱讀絕非是暫時忘記戰亂的“鎮定劑”,而是勇敢面對現實,讓精神再次振奮、讓意志戰勝淚水的方法和途徑。
③閱讀何以有這樣的偉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閱讀實際上會給人以兩種收獲,一種是通過讀書,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另一種是通過讀書觸發反思,知道自己本來就有的東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識,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臨國難和選擇之時,閱讀的力量就越能顯示出來,一個人的努力往往會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知識讓我們理解每一項選擇的意義,而智慧還能進一步讓人知道,自己的選擇是符合內心的,從而堅定前行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