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10.選段出自《 》,作品中保爾身體癱瘓、雙目失明后,在母親和 (人名)的幫助下仍然頑強地進行文學創作。這也是作者 (人名)人生經歷的寫照。(3分)
(三)漢字書寫。(2分)
11.將下面詞語用楷書正確、規范地抄寫在田字格內。(2分)
藏書為富 愛字不貧
三、閱讀(12-26題,共40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13題。(4分)
滿江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來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12.請對“四面歌殘終破楚”一句作簡要賞析。(2分)
13.“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12分)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注:拏,又作“挐”。
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大雪三日。雪: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強:
1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請簡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現手法及作用。(3分)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7.選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情趣?結合內容簡要分析。(3分)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8-21題,(10分)
中國古代燈文化
高蒙河
①2019年元宵節,故宮舉辦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燈會治動。燈會上既有現代高科技射燈,也有傳統紅燈籠燈彩,一時間引發國內外億萬人的關注。
②燈彩不是日常的實用性燈具,而是元宵節上專門使用的一種以裝飾性為主的觀賞燈具,它始于漢代,至隋唐宋元時期漸成社會風俗,廣為流行于民間和宮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現代,各地仍保留著這一古老傳統風俗,成為人們節慶期間的重要治動內容,形成了燈節文化現象。
③燈彩是在節慶時才短時間使用的觀賞燈,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則是實用性更強的照明燈具。所以,中國的燈文化自古以來就形成了日常實用燈和節慶觀賞燈兩個系統,并行演化,相映生輝,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燈具種類和體系,為我國乃至世界燈具史寫下了獨具特色的輝煌篇章。
④說起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燈具的國家之一,比如寧夏海原新石器時代洞遺址里,就發現了用來照明的松枝遺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據考古發現報道,在窯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圖內,分布著50多個殘留的圓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狀燒灼痕跡,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殘跡,經鑒定,這些松枝應為松含量很高的紅松。
⑤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復原發現,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點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長20厘米的松枝可燃燒近1小時,若將50多處插孔內的松枝全部點燃,差不多就能達到100瓦電燈的亮度。
⑥燈具是人類不斷改善生活,生產條件的產物,它的發明和創新,無不凝聚著人類的技術和智慧。中國傳統燈具素有設計合理、功能完善、結構科學、造型生動、裝飾瑰麗等特點。
⑦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漢代皇室貴族使用的長信宮燈,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件取宮女執燈之意而造型的銅質鎏金燈具,不但把人與燈融為一體,還設計出能調亮擋風的燈罩,并安裝了能消煙除塵的排煙導管,在燈具發展史上最早解決了燈煙所帶來的室內環境污染問題。
⑧無須諱言,在幾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稱的中國古代燈具,在近代以來的燈具創新發明中,有些落伍了。當以電光源為標志的電燈從西方進入中國之初,人們一時還不能接受這一新鮮事物。
⑨據《清稞類鈔》記載,清光光緒八年(1882年),英國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裝電燈。“創議之初,華人聞者以為奇事,一時謠諑紛傳,謂為將遭雷擊,人心洶洶,不可抑制”。后來,經過多方協調,才得以試裝15盞英制弧光燈。據當時的《申報》報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時,15盞電燈同時發光,“其光明竟可奪日”,“內外各物歷歷可見,無異白晝”,“凡裝電燈之處,觀者來往如蟻”,試裝成功后,上海這才開始陸續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