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史記•陳涉世家》,有刪改)
[乙]
吳起者,衛人也,事魯君。齊人攻魯,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文侯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昔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武侯曰:“善。”
(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23.用“/”給[乙]文中畫線句子劃分停頓。(劃兩處)
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
2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嘗與人傭耕
②忿恚尉
③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長
④顧而謂吳起曰
2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文侯以吳起善用兵 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B.武侯浮西河而下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主
C.乃以為西河守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起事其子武侯 其妻獻疑曰
2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②魯君疑之,謝吳起。
27.研讀[甲]加[乙]兩文,回答下列問題。
陳勝和吳起的事跡均被司馬遷記述在《史記》中,你認為原因是什么?
第三部分 寫作。
28.(6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作。
(1)關于親情、友情;關于成功、失��;關于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到的風景,遇到的人……你肯定有許多話想說。
請以“話說______時”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將題目補充完整。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允許寫詩歌,其他文體不限。
④作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試卷“閱讀與理解”中的閱讀材料作為作文素材。
(2)閱讀下面的小詩,完成習作。
秤和砣不可分離,輪和軸必須相連。
舵加槳揚帆千里,天和地人在中間。
這首小詩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不允許寫詩歌,其他文體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作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試卷“閱讀與理解”中的閱讀材料作為作文素材。
參考答案
1.(1)狹 綻
(2)xiān jiāng
(3)示例:那拉提草原的美景。
(4)B
(5)由于(因為)
(6)示例:心中志向高(符合要求就可以,不唯一)
(7)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符合要求就可以,不唯一)
2.A。
3.D。
4.(1)自尊和自愛。
(2)三十位英雄“飛奪瀘定橋”。
(3)運用刻畫人物心理的細節描寫,以辛辣的筆觸諷刺了在科舉制度下為追求功名人性發生扭曲和蛻變的知識分子。
5.(1)海內存知己
(2)切問而近思
(3)潮平兩岸闊
(4)冰霜正慘凄
(5)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6)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6.(1)D
(2)在酷熱的五月仲夏傍晚時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涼意陣陣拂來,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縱目遠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煙繚繞的綠樹,都映照在蒼茫暮色里。
參考譯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卻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遠處的繁茂樹林融入了暮色,呈現出一片蒼蒼茫茫。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鄉了。
7.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種嚴厲得令孩子見而生畏的人,所以是個復雜的父親。“我”跟父親出門,“他從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說話”,說明老舍不是“典型的慈父”;然而父親常常指著我不無親切地叫我“傻小子”,慈愛之情又見筆端,說明老舍也不是那種嚴厲得令孩子見而生畏的人。第④段采用了插敘的手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故事情節波瀾起伏。
8.第④段采用了插敘的手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故事情節波瀾起伏。
9.“悲傷”是因為父親去世了,難免悲痛;“幸運”是慶幸自己有這樣一位學識淵博,嚴厲而又不失慈愛的偉大的父親。
10.①“狡猾”一詞貶義褒用,在這里是“聰明”的意思,表達了老舍對子女的喜愛之情。
②該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父愛比作一座山,表達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感激。
華語網說明:此處僅為網頁預覽文檔,加點字、下劃線、圖表等格式不完整,如果你需要精校試卷,請點此下載。
27.陳勝、吳廣是發動農民起義的英雄,推翻的秦朝的統治。吳起具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軍事史上的地位與孫子同等重要。
2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