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6.詩人從多種角度展開描寫,請具體分析首聯中聽覺描寫的作用。(4分)
17.前人評述此詩通篇不著一“憶”字,卻“字字憶弟,句句有情”,請選擇其中一聯加以分析。(4分)
(二)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18-20題。(11分)
張金稱、高士達等寇掠河北,屠陷郡縣。帝遣太仆卿楊義臣討張金稱。
金稱營于平恩東北,義臣引兵直抵臨清之西,據永濟渠為營,去金稱營四十里,深溝高壘,不與戰。金稱日引兵至義臣營西,義臣勒兵擐
①甲,約與之戰,既而不出。日暮,金稱還營,明旦,復來;如是月余,義臣竟不出。金稱以為怯,屢逼其營詈
②辱之。義臣乃謂金稱曰:“汝明旦來,我當必戰。”金稱易之,不復設備。義臣簡精騎二千,夜自館陶濟河,伺金稱離營,即入擊其累重。金稱聞之,引兵還,義臣從后擊之,金稱大敗,與左右逃于清河之東。
涿郡通守郭絢將兵萬馀人討高士達。士達自以才略不及竇建德,乃進建德為軍司馬,悉以兵授之。建德請士達守輜重,自簡精兵七千人拒絢,詐為與士達有隙而叛,遣人請降于絢,愿為前驅,擊士達以自效。絢信之,引兵隨建德至長河,不復設備。建德襲之,殺虜數千人,斬絢首,獻士達,張金稱馀眾皆歸建德。
楊義臣乘勝至平原,欲入高雞泊討之。建德謂士達曰:“歷觀隋將,善用兵者無如義臣,今滅張金稱而來,其鋒不可當。請引兵避之,使其欲戰不得,坐費歲月,將士疲倦,然后乘間擊之,乃可破也。不然,恐非公之敵。”士達不從,留建德守營,自帥精兵逆擊義臣,戰小勝,因縱酒高宴。建德聞之曰:“東海公未能破敵,遽自矜大,禍至不久矣。”后五日,義臣大破士達,于陳斬之,乘勝逐北,趣其營,營中守兵皆潰。建德與百余騎亡去,至饒陽,乘其無備,攻陷之,收兵,得三千余人。義臣既殺士達,以為建德不足憂,引去。
(節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
注:①擐( huàn ):穿②詈(lì):罵,責罵。
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高士達等寇掠河北 掠:
不復設備 設備:
乃進建德為軍司馬 進:
然后乘間擊之 間: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后五日,義臣大破士達,于陳斬之,乘勝逐北,趣其營,營中守兵皆潰。
20.請分析選文內容是如何體現“善用兵者無如義臣”之“善”。(3分)
(三)閱讀下面文本,完成21-23題。(共12分)
保持27℃善意
劉遠通
①新春之際,情暖人心。浙江杭州的雨夜里,男孩為一位拄杖又拎包的殘疾人撐傘,直到對方打上出租車才離開;河南鄭州的公交上,殘障小伙見義勇為,死死抱住行竊的小偷直至警察趕到;湖北襄陽調休的消防員看到餐廳火情,拉住路人看管自己的孩子,跑過去拔出消火栓的水槍;一位浙江的醫生,一把抱住忽然發狂的病人,讓他安靜下來……唯有誠懇方為善,最是真摯能動人。讓人如沐春風的,正是這些普通人沒有雜念的善意。
②這些暖心善舉中的主人公,或者認為自己做了“再平常不過的事”,或者直言“當時沒想那么多”,一切都發乎本心、源于本性、出于本能,既非刻意造作,也非別有所圖。如果不是有心人的拍攝和記錄,這些溫暖整個冬天的善行不會有人知曉。有人說,這樣自發的善心善行,超越了冷漠的寒冰,也拂去了多余的燥熱,是最讓人感到舒服的27℃。
③善意總是最自然的。記得上學時經常到一個婆婆開的餐館吃飯,她每次都為顧客備好溫熱的素菜湯。有次問她,為啥不嫌麻煩。她說,學生們上課急,等不得,這樣的溫度不燙不冷,正好。27℃的善意,并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怎么了”,而只是面對“我該怎么做”的問題時,出乎一顆真誠之心的回答。也正是因為“沒有多想”,才更能在安危的考量、利益的盤算之外,呈現出人心中的善之端。
④現實中,“善意”卻往往沒有那么單純。有的人行善,浮夸高調,是為“炫善”。短期看,這樣“招搖式”的行善或許是對慈善的另類推廣,對于吸引人們關注慈善有些許助益。但長遠看,高調“粗暴”的行為,損傷著善的本意;眼花繚亂的外在形式,架空了善的實質。有的人行善,矯言偽行,是為“偽善”。借善事斂聚財富者有之,借善事博取名聲者有之,更有甚者,從行善中發現了升官發財的“終南捷徑”,于鏡頭前道貌岸然,向群眾大施恩惠,撈取政治資本,卻于鏡頭后卸下偽裝,言行相悖、前后乖離,讓人頗為不齒。
⑤在人的種種行為中,善行可能是最需要目的、過程與結果統一的。只有善的初衷,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只講善的結果,也可能讓善的價值走偏變味。這也提示我們,善心善念,需如“明鏡臺”一樣光風霽月、坦蕩無私,并且“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思考善的意義,掌握善的火候,把善意帶進工作和生活中去,對于每個人而言,是一種美德,也是一份責任。讓每一次善舉,動機中少些雜質、多些純粹,過程中少些想當然、多些同理心,良好的社會風氣才更為可期。
⑥那些溫暖了我們的行善之人,大都是普通人,每天面對工作生活、計算柴米油鹽。但正是他們,用最質樸的行動、最自然的選擇告訴我們:善念是每個人心底的珍藏,是每個人觸手可及的目標。涵養一點一滴的善念,經由漫長的精神修行,就一定能達到不一樣的人生境界。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2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4分)
22.簡要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4分)
23.請結合選文內容,聯系實際,談談你如何保持“27℃善意”。(4分)
3/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