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中考語文分類題集
說明:
1.本課中考題型列表:
題目名稱 |
小題數 |
默寫 |
20 |
理解性默寫 |
9 |
文學文化常識 |
1 |
閱讀訓練 |
8 |
小項涉及本課 |
7 |
2.涉及本課中考語文試卷列表:
2023年寧波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鄂州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廣元中考語文試卷 |
2023年揚州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日照中考語文試卷 |
2020年恩施中考語文試卷 |
2022年德陽中考語文試卷 |
2010年淄博中考語文試卷 |
2019年成都中考語文試卷 |
2019年寧波中考語文試卷 |
2023年大慶中考語文試卷 |
2022年德陽中考語文試卷 |
2020年泰州中考語文試卷 |
2019年深圳中考語文試卷 |
2022年濟南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無錫中考語文試卷 |
2020年聊城中考語文試卷 |
2022年龍東地區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菏澤中考語文試卷 |
2022年宜賓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湖州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江西省中考語文試卷 |
2019年天津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淮安中考語文試卷 |
2023年哈爾濱中考語文試卷 |
2023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 |
2020年揚州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遂寧中考語文試卷 |
2020年涼山中考語文試卷 |
2016年淄博中考語文試卷 |
2023年深圳中考語文試卷 |
2019年南通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無錫中考語文試卷 |
2015年山西省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襄陽中考語文試卷 |
2023年棗莊中考語文試卷 |
2019年濱州中考語文試卷 |
2020年常州中考語文試卷 |
2019年南充中考語文試卷 |
2021年宿遷中考語文試卷 |
2019年海南中考語文試卷 |
2019年淮安中考語文試卷 |
2024年天津中考語文試卷 |
2015年淄博中考語文試卷 |
|
3.本份資源整理自華語網收錄的2006-2024年全國各地1200余份中考語文試卷。我們還整理了初中每一課的中考分類題集。
4.以下為部分內容預覽,
完整Doc文檔請點此下載。
一、默寫
1.
(2023年哈爾濱中考語文試卷)(1) ___________,儉以養德。 (諸葛亮《誡子書》)
2.
(2022年德陽中考語文試卷)(2)淫慢則不能勵精,__________________。(諸葛亮《誡子書》)
……
19.
(2015年淄博中考語文試卷)(3)______________,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
(2010年淄博中考語文試卷)(4)非澹泊無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諸葛亮《誡子書》)
二、理解性默寫
1.
(2023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詩文,如“致遠堂”出自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句子“非淡泊無以明志,____________”,“人境廬”出自陶淵明《飲酒》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23年揚州中考語文試卷)在①-⑨處填寫相應的名句。(9分)
“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諸葛亮《誡子書》),先人們安清貧、守寂寞,傳統工藝才得以延續至今,我們有責任將其傳承下去。
……
7.
(2021年湖州中考語文試卷)根據下表中的提示,寫出最恰當的古詩文名句(連續的兩句)。(8分)
情境 |
古詩文名句 |
作者與出處 |
鳥的翅膀系上黃金,就再也不能飛翔 |
(7)
(8) |
諸葛亮《誡子書》 |
8.
(2020年恩施中考語文試卷)(5)人們常用諸葛亮《誡子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修養身心、涵養品德的
座右銘。
9.
(2019年南通中考語文試卷)自古,中國人就與奮斗結下不解之緣。諸葛亮的《誡子書》也道“非學無以廣才, ”。
三、文學文化常識
1.
(2022年德陽中考語文試卷)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書即書信,古時又稱“尺牘”“尺素”或“信札”。它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用于記事、陳情或寫景。我們學過的《誡子書》《與朱元思書》都是古人的書信。
B.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驚艷世界。如
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選擇了唐代詩人
杜甫《月夜憶舍弟》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表現白露時節。
C.《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泰戈爾是印度作家、詩人,曾榮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其主要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自由頌》《園丁集》《飛鳥集》等。
D.《梅嶺三章》選自《陳毅詩詞選集》,寫于陳毅同志負傷被圍梅嶺之際。這組詩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關頭

告白,表達了不屈的戰斗意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
四、閱讀訓練
(2023年寧波中考語文試卷)班級開展“文言文中的勸說技巧”專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26分)
1. 勸說類文言文中,有些標題暗含勸說方式。下面是同學所做的標題整理。請你解釋加點的字。(2分)
《誡子書》 誡:(1)_________________
《孫權勸學》 勸:勸告,勸說。
《送東陽馬生序》 序:一種文體。這里指贈序,即臨別贈言,表達祝愿、勸勉之意。
《
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2)_________________
《
出師表》 表: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內容為陳述、請求、建議,“動之以情”是“表”的基本特征。
2. 下面是同學所做的勸說語氣整理單。請你用現代漢語寫出相關語句的意思,并分析其語氣的表達效果,完成表格。(6分)
語氣 |
相關語句 |
分析 |
祈使語氣 |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孫權勸學》 |
(1)_________________ |
反問語氣 |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送東陽馬生序》 |
宋濂告訴馬生:如果他們的學業還有不精通,品德還沒有養成的,如果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樣專一罷了,哪里是別人的過失呢?宋濂以自身學習體會向后學馬生強調,只有用心專一,才能學有所成。“豈”和“哉”連用,加強反問語氣,顯示出不容置辯的力量,引起馬生深思。 |
祈使語氣陳述語氣 |
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出師表》 |
(2)_________________ |
……
17.下列說法有錯的一項是( )
A.甲文先通過類比引入,層層推論得出“教學相長”的論點。
B.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待。
C.兩文都運用對偶句,造成鋪排效果,既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又使文章節奏鮮明、朗朗上口。
D.兩文都圍繞“學”這個中心論題,提出并充分論證各自與“學”相關的中心論點。
18.翻譯文中畫線句子(3分)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019年寧波中考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
【甲】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乙】示兒燕
孫枝蔚
①
初讀古書,切莫惜書;惜書之甚,必至高閣
②。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蓋惜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吾貧人未遑
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飯碗,明知是舊窯
④,當珍惜;然貧家止有此器,將忍渴忍饑作珍藏計乎?兒當知之
【注釋】①孫枝蔚:清初詩人。②高閣:束之高閣,不去閱讀。③遑:閑暇,空閑。④舊窯:指年代久遠的珍貴古瓷。
【丙】諭兒書
吳汝綸
①
忍讓為居家美德。不聞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爭為勝,乃是大愚不靈,自尋煩惱。人生在世,安得與我同心者相與共處乎?凡遇不易處之境,皆能掌②學問識見。孟子“生于憂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釋】①吳汝綸:清代作家。②掌:同“長”。③疢(chèn)疾:疾病,
比喻憂患。
19.【釋義·懂文】根據文意,選出【乙】【丙】兩文標題中“示”“諭”最恰當的義項。
(1)示( ) A上天對人類顯示吉兇禍福 B.給人看 C.表示 D.教導
(2)諭( ) A上對下的文告、指示 B.告訴 C.知道 D.比喻
2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蓋惜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吾貧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處之境,皆能掌學問識見。
21.【圈點·品味】參照示例,結合加點詞語賞析下面句子,體會文中父親說話時的語氣和情感。
【示例】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須”是必須的意思,連用兩個“須”表達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語氣。“非……無以……”雙重否定,強調了“學習”和“立志”的重要,表現了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
(1)初讀古書,切莫惜書;惜書之甚,必至高閣。
(2)人生在世,安得與我同心者相與共處乎?
22.【摘錄·明理】下面是從三則家書中摘錄的蘊含著修身治學智慧的話,根據語境把合適的內容填在相應的橫線上。(填序號)
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②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③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④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 ⑤忍讓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爭為勝,乃是大愚不靈,自尋煩惱 ⑦生于憂患,存乎疢疾
讀書須注重方法,務實求知,我們可以按照古人說的“_________”去做;面對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話“_________”來勉勵自己;當我們放縱懈怠、內心浮躁時,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當我們追逐名利、失去目標時,可以告誡自己“____________”。
(2019年淮安中考語文試卷)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題。(20分)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選自諸葛亮《誡子書》
【乙】吾欲汝曹
①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
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龍伯高
③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
④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
⑤;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
⑥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
⑦;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
⑧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
(選自馬援《誡兄子嚴敦書》有刪節)
【注釋】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結縭:父母送女兒出嫁,給她結好帶子,戴好佩巾。③龍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濁無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惡。⑥謹敕:謹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遠:鵠:天鵝:鶩:鴨子。⑧郡將下車:指郡守初到任。
23.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一處)
申 父 母 之 戒
24.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非學無以廣才 ②意與日去
③樂人之樂 ④數郡畢至
2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②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③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
26.“靜”對于做人與學習有挪些意義?請根據【甲】文內容簡要概括。(4分)
27.這兩篇誡勉子侄的書信有不少說理技巧,請說說你從學到了哪些。(4分)
(2015年山西省中考語文試卷)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
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婬漫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注釋: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淫慢:放縱,懈��;險躁:狹隘,浮躁,與上文的“淡泊”對應;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
28.請摘錄一處你喜歡的對偶句,并簡述理由。
對偶句:
理由:
29.作者認為,做人、治學要想成功就不能 、不能 。
五、小項涉及本課
1.
(2024年天津中考語文試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內的
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
諸葛亮□誡子書□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是一種看淡財富和名利的態度,一種不為外界誘惑的品質□“寧靜”則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修身養性之道。面對外界的誘惑,唯有固守本心,以淡泊為槳,以寧靜為帆,才能不為名利所絆,行穩致遠。
A.“ ” ”。 : B.“ ” ”。 ,
C.《 》 ”。 : D.《 》 ”。 ,
2.
(2016年淄博中考語文試卷)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文言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屠暴(殘忍)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齡《狼》)
B.將軍身被(通“披”,穿著)堅執銳 (司馬遷《陳涉世家》)
C.嘗貽(贈)余核舟一 (魏學洢《核舟記》)
D.非澹泊(也寫做“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無以明志 (諸葛亮《誡子書》)
3.
(2021年江西省中考語文試卷)《傅雷家書》與諸葛亮的《誡子書》所體現的教子之道有什么相似之處?請簡要闡述。100字左右。(4分)
4.
(2023年大慶中考語文試卷)【古文閱讀】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選自《陋室銘》)
【乙】
項脊軒①,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②,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③,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④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
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⑤可愛。
(節選自《項脊軒志》)
【注】①項脊軒:作者的書齋名。②垣墻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圍墻。③欄楯(shǔn):欄桿。④偃仰:安居,休息。⑤珊珊:同“姍”,引申為美好的樣子。
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有仙則名 險躁則不能治性(《誡子書》)
B.無絲竹之亂耳 環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舊南閣子也 當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D.以當南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5.
(2020年常州中考語文試卷)閱讀文言選段,完成7-10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
禮記〉二則》)
[乙]少時閱唐宋以來諸詩家,不終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慮
①,究極本領。不過如世之選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無事,取諸家全集,再三展玩
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覺向之所見,猶僅十之二三也。
因竊自愧悔:使數十年前,早從此尋繹
③,得識各家獨至之處,與之相上下
④,其才高者,可以擴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進吾之功;必將挫籠參會
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
⑥及,精力已衰,不復能與古人爭勝。然猶幸老而從事于此,雖不能力追,而尚能見到,差勝
⑦于終身不窺堂奧者。
(選自清•趙翼
⑧《〈甌北詩話〉小引》)
[注釋]①息心凝慮:靜心思考。②展玩:展讀,賞玩。③尋繹: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較。⑤挫籠參會:吸收、綜合和比較。⑥耄:八九十歲。⑦差勝:略微超過。⑧趙翼:清代文學家,常州人,乾隆進士�!懂T北詩話》是趙翼的詩論專著,選文是這本書的自序。
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中“嘉肴”“大概”“參會”“終身”四個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中的常用義相同。
B.《論語》中的“溫故知新”與甲文中的“教學相長”提示我們:學習方法靈活多樣,選擇恰當的方法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C.趙翼曾經評論說很多人讀經典是“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從乙文的“愧悔”來看,他自己也犯過相同的錯誤。
D.趙翼雖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記了諸葛亮《誡子書》中的警告,晚年落得個“意與日去”“悲守窮廬”的結局。
6.
(2020年泰州中考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8~11題。(14分)
容
①幼穎悟,稍長,喜讀書。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騎射,然弗之好也。中統
②初,以國師薦,入侍皇太子于東宮,命專掌庫藏。每退
③,即詣國子祭酒
④許衡,衡亦與進之。至元七年,世祖駐蹕
⑤鎮海,聞容知吏事,召至,命權中書省掾
⑥。事畢復前職,以忠直稱。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撫慰新附之民�;騽衿漕H受饋遺,歸賂權貴人,可立致榮寵。容曰:“剝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還,惟載書籍數車,獻之皇太子。
【注釋】①容:劉容。②中統:年號名。③退:這里指退朝。④國子祭酒:官名。⑤駐蹕(bi):帝王出行時沿途停留暫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屬官的通稱。
(節選自《元史·劉容傳》,有刪改)
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撫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誡子書》)
B. 康肅笑而遣之 (《賣油翁》)
C. 聞之,欣然規往 (《
桃花源記》)
D.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 (《陳涉世家》)
(2021年無錫中考語文試卷)
儉以養德
①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②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追求奢侈,衣服買名牌,手機用高檔。魯迅說:“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關的,一個人一旦在生活上拋棄了節儉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難再經受住艱苦的考驗,甚至會日漸墮落。
③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一輩革命家堪稱儉與廉的典范。周恩來總理一貫倡導勤儉節約,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不能鋪張。毛澤東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頓不過是一碗米飯、三小碟菜、一個湯�;厮輾v史,我們黨歷來提倡艱苦奮斗,反對奢靡享樂,主張發揚儉以養德的優良傳統。
④《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勤儉節約不僅給人們帶來富裕安寧的生活,還給人們帶來許多益處。它培養人們自我克制的習慣,使人們擁有理性、平和的心態�?墒怯行┤�,卻因為奢靡享樂把自己送進了監獄。奢侈是一只無形的魔爪,它會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淵,難以回頭。因為你獲得越多,就越貪婪,總感到不能滿足,正如白居易所說的“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⑤“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個人要成功,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就要不忘初心、堅持不懈,保持簡樸的作風。儉以養德,一個“儉”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只有做到,我們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礪自己的德行,不斷提升自己!
7. 簡要概括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8. 第④段畫線句運用了何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誡子書》中考語文分類題集(參考答案)
一、默寫
1. (1)靜以修身
2. ②險躁則不能治性
……
20. (4)非寧靜無以致遠
二、理解性默寫
1. (7)非寧靜無以致遠;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
9. 非志無以成學
三、文學文化常識
1. C
四、閱讀訓練
1. (1)誡:告誡,勸勉
以上為部分內容預覽,完整Doc文檔請點此下載。
28.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我認為這組對偶句句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音韻感、節奏感。所以我喜歡。
29.淫慢 險躁
五、小項涉及本課
1. C
……
8. 運用了比喻論證,將“奢侈”比作“一只無形的魔爪”,形象地描述了“奢侈”導致的后果,告誡人們要保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