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
【解析】A“約800年左右”中的“約”和“左右”重復。C這句話的語病在于“通過...讓...”的句式使得句子缺少主語。D選項:“多種孫子文化校本課程。”應為“孫子文化多種校本課程” 。
5.D
6.C
【解析】C《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屈原的《離騷》等作品則被認為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李白雖然是唐代的浪漫主義詩人,但《渡荊門送別》《春夜洛城聞笛》《送友人》《峨眉山月歌》等詩并不都是他的浪漫主義作品。
7.默寫。(8分)
(1)再回延安看母親(2)一蓑煙雨任平生(3)山山唯落暉(4)濯清漣而不妖(5)皆若空游無所依(6)日出而林霏開(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8)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受任于敗軍之際
8.(1)B
【解析】
A“童年”應為“青少年”。C《昆蟲記》更多地是以擬人的手法來描述昆蟲,而非比喻。D《水滸傳》的敘事結構是“先分后合”。
(2)事:修建鐵路
品質:保爾在選文中表現了鋼鐵般的意志.他全力投入到艱苦的筑路工作中去,為了工作,他身染重病,卻堅持工作,直至倒在工作崗位上。
9.(1)答案實例一:
材料一 數字人:用科技激活傳統文化之美
材料二 讓數字人成為文化傳播新使者
答案實例二:
材料一 介紹了數字人及其在文化傳播領域的應用。
材料二 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中數字人技術的應用以及這些數字人如何提升了觀賽體驗。
(2)數字人,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計算機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和語音合成等先進技術打造出的虛擬或仿真人物。
示例:優勢:數字人技術還具有許多優勢。首先,數字人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能夠通過數字人與歷史人物、文化名勝等進行互動。其次,數字人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可控性,能夠根據需求進行定制和修改,滿足不同場合和需求的需要。最后,數字人還能夠實現與觀眾的實時互動,提升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二、閱讀理解(共40分)
(一)閱讀下面唐詩,完成10~11題。(4分)
10.B
【解析】B項中“‘山明水凈’是遠景,‘深紅出淺黃’是近景”的表述不準確,因為這兩句詩并沒有明確區分遠景和近景,而是整體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同時,“這里還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也是錯誤的,因為這兩句詩并沒有使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而是直接通過顏色來描繪秋景。
11.示例:首先,詩人通過對比秋色和春色,強調了秋色特有的清雅和寧靜。其次,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春色擬人化,賦予它“嗾人狂”的能力,使得這句詩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這種擬人手法不僅增加了詩的藝術效果,也使得詩人對春色的否定態度更加鮮明。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秋色的喜愛和對春色的否定,使得整首詩的主題更加鮮明,意境更加深遠。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題。(12分)
12.A
【解析】“天池”是指“天然形成的大池”,這里用來形容南海的廣闊無邊。
13.B
14.雖 無 所 不 讀 /然 皆 古 人 之 陳 跡/ 不 足 以 激 發 其 志 氣。
15.(1)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像人抬頭看天空一樣罷了。
(2)所以斷然離開家鄉,去尋求天下的奇聞壯觀,以便了解天地的廣大。
16.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或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7~20題。(10分)
17.B
【解析】
而B項說“第①段從神舟十七號三位航天員的精彩故事寫起,主要目的是論證本文的中心論點”,這是不準確的。第一段通過神舟十七號航天員的故事主要是為了引出話題,并作為論據支持中心論點,但并非直接論證中心論點。因此,B項的理解與分析是不正確的。
18.示例:首先,提出了“練好‘內功’是成長成才的根本”這一觀點;接著,作者進一步分析內在綜合素質是決定青年成長成才的根本;然后,通過引用“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的古文,強調了練好“內功”對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性;綜上,第②段通過明確觀點、分析原因和引用論據的方式,條理清晰地闡述了“練好‘內功’是成長成才的根本”的論證思路。
19.練好“內功”需修德與增才并重。
20.材料二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
理由如下:材料二講述了王煌塵、鄧宇皓、陸亦煒三位青年人才在不同領域里以實際行動服務奉獻于國家的事例。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才華轉化為對國家的貢獻,體現了青年練好“內功”后,將“內功”轉化為干事創業的行動力的目標所向。這與第④段中強調的“青年練好‘內功’,應力求將其轉化為干事創業的行動力”的觀點相吻合。而材料一則主要講述了杜海潮的勤奮刻苦,沒有直接體現他將個人才華轉化為服務國家和社會的行動,因此不適合作為第④段的論據。
(四)閱讀下面文章,完成21~25題。(14分)
21.示例:文章第①段畫線句子運用了環境描寫(或景物描寫)的方法。這種描寫的作用在于渲染了寧靜、美好的氛圍,同時烘托了人物愉悅的心情,為下文寫老陳的水泥畫和村莊的老物件作鋪墊。
22.好奇 驚訝
23.(1)示例:從句式特點角度來看,使用了短句的形式,這種結構緊湊、簡潔明快的句式,能夠生動地描繪出陽光透過梨花間的情景,同時強調了陽光的光亮和溫暖,給讀者帶來溫馨而美好的感受。
(2)示例:加點的詞語“畫”和“光”具有深層的含義。這里的“畫”不僅指實際看到的美麗景色,更是指這些景色構成的一幅幅生動、富有生活氣息的畫卷,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而“光”則象征著希望和生機,它可能是指陽光灑在梨花上的明亮,也可能是指老陳手藝傳承的光明前景,更可能是指整個村莊、這個古老村落所散發出的獨特魅力和生機活力。這兩個詞語的運用,不僅形象地描繪了眼前的景色,更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4.示例:老陳是一個技藝高超、自信樂觀、熱愛生活、熱情好客、樂于分享的人物形象。
25.示例:題目直接描繪了梨花綻放的自然景象,體現了春天的生機和美好;還展現了鄉村的人文之美,梨花在文中不僅是一種自然景觀,還象征著鄉村的和諧與美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意蘊豐厚。
三、寫作表達(共50分)
26.略 濱州市二○二四年初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 語文試題溫馨提示:
1.本試卷共8頁。滿分120分�?荚囉脮r120分鐘�?荚嚱Y束后,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3.試卷答案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題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一、積累運用(共30分)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2題。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天就像幸福常常珊珊來遲,好戲也每每最后出場。它以朔風為前導,“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不光寒鷗,樹上的葉子也被寒風盡數吹落,光影斑駁、色彩相雜,為大地鋪就柔軟的地毯。也許你喜歡春的生機盎然、夏的熱烈粗獷、秋的碩果累累,但我更喜歡冬的沉穩敦厚。冬天就像一副油畫,近看,或許有些駁雜、粗糙,遠看則渾厚、豐富。描繪它時,大自然調動了太多的藝術靈感,在超然峻拔中展現山水的雄渾,于蒼勁剛毅中又穿插雋永的詩情。它的豐富與質感不同于照片定格的瞬間,僅靠眼睛觀賞遠遠不夠,要用心去慢慢領悟。過濾了春天的嫵媚、夏天的熱情、秋天的蕭瑟,冬天帶給我們的除了寒冷,還有寒冷后面的細膩、真誠與柔情。
1.文段中加點字的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盎然(àng) B.粗獷(guǎng) C.粗糙(cāo) D.蒼勁(jìn)
2.文段中的畫線詞語,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朔風 珊珊來遲 B.一副 碩果累累 C.蕭瑟 沉穩敦厚 D.細膩 超然俊拔
3.下列各項中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千工易尋,一匠難求,②在如牛皮紙薄的鋼板上焊接長征火箭“心臟”,不出一個漏點,把“蛟龍號”潛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1/50。③大國工匠以久久為功的鉆研和創新,成就了一個個“高光時刻”,有力托舉了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創造,④“千金
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掌握一技之長,才能在自己的賽道上創造不凡業績,成就出彩人生。
A.第①句運用對偶、第②句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
B.第②句“漏點”后面逗號應改為分號,“1/50”后面句號應改為省略號。
C.第③句中加點的“大國工匠”“久久為功”“高光時刻”“有力托舉”四個短語結構一致。
D.第④句中畫線句是條件復句,強調了掌握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1991年,鄒平丁公遺址發現了一座龍山文化城址,入選“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在此地發現的“陶書”,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了約800年左右,引起國內外轟動。
B.“世界數學泰斗”劉徽,今山東濱州人,魏晉時期數學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著有《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
C.通過濱州市博物館館藏的“黃河河道變遷圖”,讓我們知道在古代南到博興北到無棣都曾有過黃河故道。
D.“兵家鼻祖”孫武所著《孫子兵法》揚名海內外。在濱州,很多中小學開展了多種孫子文化校本課程。
5.依次在橫線處填入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讀過杜詩,又有多少人從中汲取了精神能量,提升了人生境界。后代就有這樣一位讀者,認真閱讀杜詩,人生得到升華,這位讀者就是文天祥。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①文天祥說,我看到的、想到的、經受到的,杜甫都寫過,我把杜詩重新組合起來,就可以表達我要訴說的一切
②這充分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經典詩詞蘊含強大的精神力量
③文天祥在監獄里讀杜詩,又把這些詩句重新組裝成新詩,這樣的《集杜詩》足足有200
首之多
④《集杜詩》告訴我們,支撐文天祥寧死不屈、舍生取義的,就有杜甫的光輝詩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6.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這句話出自《白楊禮贊》,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等。
B.序是一種文體,一般分為書序和贈序。書序,類似于今天的“引言”“前言”;贈序,即臨別贈言,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就是一篇勸勉激勵馬生的贈序。
C.《詩經》是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的源頭。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我們學過他的《渡荊門送別》《春夜洛城聞笛》《送友人》《峨眉山月歌》《行路難》等。
D.“自非亭午夜分”中的“亭午”指正午;“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時左右,“薄暮冥冥”中的“薄暮”指傍晚。
7.默寫。(8分)
(1)身長翅膀吧腳生云,______________�。ㄙR敬之《回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