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
11.對上述材料內容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材料一中,學生通過“西游服飾美學”這節課,能夠從服飾的顏色設計看出人物地位、個性。
B.材料二中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山寺”所在地的地勢低,物候早。
C.材料二中的“花須柳眼”“東風日暖”和材料三中的“草長鶯飛”“楊柳春煙”等都是物候現象。
D.材料三中“罵天公”表現孩子們的天真可愛;材料四“將籰子一松”表現黛玉放風箏的自如。
12.初春剛開學,某校部分師生將要參加“青少年風箏友誼邀請賽”,帶隊老師與同學們就行程問題進行分析交流。請結合材料二、材料三及圖二完善交流內容。(3分)
老師:經多方面考慮,我們此次將前往長治、西安、成都、柳州參加比賽.最先舉行比賽的城市是柳州,誰知道為什么呢?
學生甲:我知道,柳州現在天氣適宜,讓我聯粗到相關的詩句是__________,還想知道最后舉行比賽的是哪個城市?
學生乙:我認為是__________,因為物候知識告訴我們__________
老師:大家說的很有道理,當四月初完成所有比賽返回遼寧時,我們可以相約共賞春花。
圖二
13.風箏友誼邀請賽歸來后,大家對《紅樓春趣》中的“趣”有了新的思考,借助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及圖一,助力他們完成下面的探究提綱。(3分)
(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4-18題。(17分)
____________
黃海涵
①女孩愛花,愛花的馥郁,愛花的嬌嫩,更愛花燦爛地綻放。讀大學時,校園里四季都有花。清晨,走在去上課的路上,女孩總愛細細觀賞。
②那日,女孩看到人民海軍破浪遠航的新聞,雪白的浪花在艦艇周圍翻涌,朵朵綻放在一望無垠的海面上,海鷗在浪花間追逐嬉鬧。
③女孩一下子就著了迷,當一名“浪花白”,成了她的夢想,她想將自己花季的詩和遠方放在大海上。
④那年,女孩報名參軍,入列海軍“浪花白”。
⑤上艦后的第一個月,艦艇靠泊母港。防波堤內平靜的海面被風吹皺,泛著一朵朵細小的浪花,如白蓮盛開,又如雪花散落,寧靜的景色總引得她遐思萬千。
⑥第一次出海任務終于下達了。出航前夜,女孩興奮得接連醒來好幾次,她在鋪位上翻來覆去,側耳細聽著海水輕拍側舷的低語……
⑦清晨,艦艇緩緩解纜起航,駛出防波堤,無垠大海平展地鋪向天際,一輪朝陽,光芒萬丈。艦艏犁開萬頃碧波,向著遠方進發。她望著這一切,心中不禁涌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
⑧隨著軍港碼頭慢慢消失在視線里,艦體開始輕輕搖晃,海上的風越來越大,涌浪也隨之增大。
⑨她感到好像有一只無形的大手,將艦艇拋起來,再壓下去,循環往復。女孩頭疼欲裂,汗珠滴答滴答地向下淌……
⑩那天,她是被兩名戰友架著送回住艙的,后續幾天,女孩每天都在暈船,整個航次都狼狽得像個丟盔卸甲的“逃兵”。
⑪半個月后,艦艇再次出海執行試航任務。第一天風平浪靜,第二天波光粼粼,第三天晚上,突然開始高速航行,航海長告訴大家:“我們要轉移海區,去找浪!”
⑫什么?女孩心想:海況這么好的海區放著不用,竟然還要專門去找浪?心中不禁又開始打怵。
⑬航海長解釋道:“艦艇要進行大風浪航行測試,需要尋找4米以上的大浪區。”
⑭這天值更,航海長特意帶上了背包帶,準備風浪大起來以后將自己系在立柱上。女孩問:“你不是不暈船嗎?”航海長笑了:“海況差時,人人都會暈船,至于能不能堅持工作,就看個人的毅力了。”
⑮說話間,風浪又增大了一些。
⑯女孩緊緊拉住欄桿,望著山一般的浪頭從艦艏正面拍過來,艦艏時而被按入海面,時而又被擎向天空。這一次,她將風浪看作“敵人”,將艦艏看作刺刀,艦艏每每被拋起落下,便是消滅了一個敵人。就這樣,她靠毅力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風浪的考驗。
⑰女孩忘記了暈船!這一輪跟更,她學得格外認真。
⑱這次經歷,讓女孩破繭成蝶成為一名真正的女兵。
⑲女兵又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個目標。為了能獨立值更,跟這個來自祖國西南的女兵,抓住一切機會苦練普通話,很快就取得了獨立值更的資格;為了在比武練兵中取得優異成績,觀測、計算、操控、報告,每一個科目都被她翻來覆去地練習了無數次,最后拔得頭籌……班長總是笑嘆:“別人發愁,愁的是徒弟不用功,成天只知道吃飯。我發愁,愁的是徒弟太用功,不讓我吃飯!”
⑳漸漸地,女兵的臉龐添了些許粗糙,語言添了更多自信,嘴角添了幾分堅毅,那是在無數次訓練和值更中留下的印跡。
㉑這個女兵,成了一名優秀女艦員。
㉒后來,女兵深深地愛上了踏浪遠航。
㉓從艦艇母港到亞丁灣約有4400海里,漫漫海路,舟楫萬千。
㉔猶記得,一次次一次次勝利完成護航任務時,被保護的商船船員們交口稱贊“中國海軍是最值得信賴的”。猶記得隨艦圓滿完成任務時,撤離同胞滿含熱淚,不住地揮動手里的國旗:“祖國派軍艦接我們回家,我們安全了!”感謝人民海軍!祖國萬歲!猶記得中國海軍積極加入為馬爾代夫緊急供水等人道主義援助行動后,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大國擔當表達了普遍贊譽。
㉕在遠離祖國的大海上,女兵更加讀懂了祖國,更加理解了使命。
㉖“鈴鈴……”戰斗警報再次拉響,女兵快速奔向戰位。今年,她已接任班長,站上更高的起點,扛起全新的使命。
㉗春已至,芳菲始。女兵如她最愛的萬頃白浪花,向陽生長,肆意綻放……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注釋】①艦艏(shǒu):艦船的前端或前部。②值更(gēng):夜里值班。兼有巡視和警戒任務。
14.選文中的“女孩”是怎樣破繭成蝶為“真正的女兵”的?又是怎樣成為“優秀女艦員”的?根據選文概括回答。(3分)
15.選文第⑦段中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3分)
16.從修辭角度賞析第⑳段。(3分)
17.閱讀第㉔㉕段,簡要回答下面兩個問題。(4分
(1)是什么使遠離祖國的女兵更加讀懂了祖國、更加理解了使命?(2分)
(2)從這兩段中可以讀出女兵怎樣的情感?(2分)
18.從下面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作為標題,并說明理由。(4分)
A.迎擊海浪的女兵B.最愛萬頃浪花白
(三)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9-22題。(11分)
卑以自牧
孫寬
①《周易》中有一句話:“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說,謙而又謙的君子,總是以謙卑的態度來修養自己的德行。以此來啟示世人:做人要恪守謙卑之道。
②“卑”,甲骨文字形像手執酒器為尊者酌酒,本義為(身份與地位)低下。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卑,賤也”。“卑”作為謙詞,常被人們用來表示一個人的謙卑、內斂、自守、養性。
③謙卑有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滿招損,謙受益”,《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明代方孝孺的“虛己者進德之基”……諸多箴言警語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熠熠生輝。這些至理名言無不提醒人們,對驕傲自滿要保持警惕,應以謙恭卑下為本。明代學者張畏巖,學識淵博,聲名遠揚,參加科考卻名落孫山。他抱怨試官不識人才,一位路人說,你如此心性浮躁,傲慢自恃,怎么可能考取呢?張畏巖恍然大悟,從此謙卑自持,不再心高氣傲,踏實努力。三年后,果然金榜題名。
④謙卑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謙卑的人往往含蓄內斂、低調謹慎,有著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品格。唐代名將婁師德任兵部尚書時,在山西并州巡視,發現自己吃的是精細的白米,而下屬吃的卻是粗糙的黑米,于是婁師德放棄吃白米,和隨行的官員一起吃糙米。婁師德平等待人的背后,體現的是他謙卑為懷的好品德和好作風。
⑤謙卑的人能做到有成就而不驕傲。對于平時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嚴格要求自己分不開�?鬃诱f過,“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孔子把別人能夠指出自己的過錯看作是一件大幸事。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多次勸諫唐太宗,唐太宗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國之君就自以為是,能夠接受魏征勸諫,時時約束自己,開創了“貞觀之治”,被后人傳頌。
⑥“卑以自牧”中的“自牧”,告訴我們更要把提高自己的謙卑的修養內化為自覺行為。待人接物學會虛心,為人處世懂得謙退。能做到空杯納新,將自己的姿態放低,學在平時、做在平日,平易近人,虛心以待,永遠保持謙卑,保持進步。
⑦我們要學會謙卑,只有把謙卑作為真正的修養,以“謙”來約束自己,以謙卑之心蓄進取之志,沉下心學習,低下頭傾聽,俯下身實干。甘做沉甸甸的“低頭麥穗”,才能有進取的空間,才能錘煉新本領、展現新作為。
(選自《中國紀檢監察報》。有刪改)
19.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0.選文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閱讀選文第②~⑥段,理清論證思路,補全下面分析。(3分)
首先,_____________。接著,闡述謙卑有禮是傳統美德,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最后,闡述,要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嚴格要求自己,有成就而不驕傲,還要_____________。
22.下面哪則材料更適合作為選文的論據?說明理由。(3分)
(1)季羨林在書房里一直用著一張睡了幾十年的舊床,床上還鋪著粗布草墊。
(2)季羨林認為自己被稱為“國學大師”不夠格,甚至連“國學小師”都談不上。
四、寫作(50分)
23.從下列兩題中,任選其一,按要求作文。
(1)言有盡,意無窮。生活中的無窮之意往往潛藏于一個微笑里、一張照片內、一處風景中……
請以“無聲之處,亦有深味”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2)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常常在名的基礎上。取一個“字”。“字”包含著生活態度、文化內涵。從中國人的“字”里,我們常常得到人生志趣、生命價值等方面的啟示。
白居易,字“樂天”——樂觀通達
文天祥,字“履善”——踐行善念
梁啟超,字“卓如”——追求卓越
舒慶春,字“舍予”——舍棄小我
上述名人的“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從中任選兩個。合理組合,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②字跡工整,書寫清楚,卷面整潔。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2024年遼寧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題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17分)
1.A
【解析】B暈-yùn振-震C摯-zhì;薄-bó 螢-瑩D尊-遵
2. C
【解析】“見識”多指見聞、知識;
“見證”則指當場目睹可以作證,或指見證人,符合語境。
“艱苦卓絕”形容斗爭十分艱苦,超出尋常,與語境相符;
“艱苦樸素”則多指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作風。
“記載”指把事情寫下來,側重于“記錄”;
“承載”則指承受支撐物體,也指承擔或擔負,側重于“承擔、傳承”。
“鼓勵”指激發、勉勵,使人振作;
“激勵”則指激發鼓勵,使振作,也指振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