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落馨《悠悠家風,縷縷情懷》原創九年級作文
時光,清淺。指尖觸及白瓷杯,略燙。裊裊白煙緩緩升起,似聚似散,猶顯杯上蓮花之美。如蓮之盛于霧氣氤氳中,心中忽有悸動�! �
憶父言,我也出于愛蓮堂。周敦頤的高尚情操自然也是我所向往的。蟬聲聒噪的夏夜,任思緒隨卷起的窗幔一起,飄到了一百年前。我的祖先(即我爺爺的爺爺)家本在繁華的揚州。后遷至江寧,顯然江寧也沒能留住他的腳步。于是他又沿著秦淮河的水流,逆流而上,直至其源頭——溧水。他被溧水的美麗和淳樸的民情所吸引,便留了下來�! �
我爺爺的爺爺白手起家,除了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的頭腦,什么也沒從揚州帶來。他,在溧水做了很大的生意,漸漸地在溧水扎下了根,成為了溧水有頭有臉的人家。在他鄉生存也并非易事,而他的成功,也與他持家的獨特方式有極大的關系�! �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我爺爺的爺爺的生意,少不了要有家人幫襯著。他不僅自己誠信做人,也決不允許伙計哪怕家人偷工減料,謀私利。鄉里人信他、服他,都樂意買他的東西,生意變像滾雪球一樣+——愈滾(做)愈大�! �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的我們家與鄰里的關系處的還不錯。平日里寬言相待。倘若鄰家有困難,都會盡量幫一把。他的太太也經常布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道理許多鄉親都懂,因此,他們也感激著、抱答著······
清代文人梁啟超的《幼學論》中曾寫道:“人生百年,立于幼學”。我爺爺的爺爺則是一位很注重教育的人。他請來了當地有名的王秀才,在家里設立了“家塾”,教自己的子女讀書。他本人對王秀才是十分的尊敬。他會拉著子女給秀才行大禮。好吃的好穿的也先敬先生。王先生倍受感動,盡心教好學生。解放后,我的曾祖父也辛而成為一名教師。知書得以明理,也許正是拜這良好的教育所賜,之后的五代,繁衍近百人,竟沒有一個作奸犯科的�! �
時光如逝水,我,這第五代人出生了。我成長的路上有良好的家風陪伴,因此并不孤獨,記憶中,還有不少溫暖的畫面�! �
聽母言,我牙牙學語時被抱于祖父懷中,聽其一遍又一遍的說著我們家的“八字家訓”即“敦實、謙遜、勤儉、明理”�! �
仍記得,父親教我練字,首先教我臨的便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不能忘,曾問曾祖父何為家風,他的眼中立馬放出虔誠的光彩。他說:“‘家風’是我們這一支血脈中最根本的東西;是照亮迷途的那顆最亮的星;是使靈魂的最純潔的寧靜的無形力量呀······”老人的目光閃閃,老人的話擲地有聲�! �
蟬躁忽又重現耳邊,迷離中似有白蓮盛于氤氳之中,不禁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