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評點:景仰烈士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蘇,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用簡潔的語言交待了每年清明節的任務,開篇自然平淡】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轉好幾道車。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母親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滿山遍野地到處玩,直到母親把我拖上車去�! �
【小時候喜歡去上墳的原因:可以滿山遍野地到處玩】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有一次我發現在一座破爛不堪的墳前,從來沒有紙錢燒過的痕跡,我很奇怪,就彎下腰,仔細辨認碑上的文字,上面好像刻著什么“生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斗”,而且他還是個外鄉人哩!咦,他應該埋在烈士墓園吧!為什么上面沒有一個親屬的名字?
【發現一個烈士墓產生了疑問,引起下文,也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我帶著疑問跑去好奇地告訴母親,母親沒有抬頭,只是緩緩地說:“唉!你拿些紙錢去為他上墳吧!”我接過了母親遞來的一疊紙錢。走到了他墓前,一邊往火里扔紙錢,一邊喃喃地說:“從來沒有人來為您上過墳,您一定很寂寞吧,我雖然不知道您叫什么,也不認識您,但您當年一定是個功臣,如今尸骨卻流落他鄉,我為您燒一些紙錢吧……”這時,一雙手溫和地扶住了我的雙肩,我回頭一看,原來是母親,她輕輕從我手中拿了一些紙錢,扔向火中,紙錢打著旋落在火中,一張,兩張、四張……
【詳細描寫了“我”燒紙前的動作、語言,表現了“我”對烈士的同情。而媽媽的語言和動作,則引發了讀者的思考。本段描寫細致,能表達出母親的心情】
今年又到清明了,由于母親得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她不能上墳了,而我一個人去她又不放心。于是我們就在室外燒紙錢,母親扔一些紙錢就說:“爹!您接著吧!小遠(我的舅舅)拿著……”
【今年母親在室外為外祖父和舅舅燒紙錢�!俊 �
紙錢只剩下最后一疊時,母親把它遞給我說:“小詠,你為那位死不知名的人燒吧,唉!沒人給他上墳怪可憐的�!薄鸸庥持业哪�,我在心里說:“安息吧!明年清明節時,我一定為您去上墳!”一陣風吹了過來,把紙錢燒過的灰燼吹走了……
【最后媽媽叫“我”為那個無名烈士燒紙,表達了媽媽對無名烈士的同情。而“我”的心理描寫也表現了“我”對烈士的同情。最后一句含蓄深沉,令人深思�!俊 �
點評:一、作者緊扣文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構思全文,結構清晰。小時候上墳是為了玩,長大后上墳產生了對烈士的同情,今年的清明節為烈士燒紙錢。二、主題深刻,引人深思,是清明節讓我們想起了曾經為國作戰的英雄,也批評了人們對英雄的忽視。所以這篇文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三、詳略得當。第二部分詳寫,突出了人們對英雄的忽視。同時對詳寫了媽媽的表現和“我”的表現,表現了我們對于英雄的可憐與敬仰。四、如果加強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文章會更充實一些�! �